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探索、发现数学的乐趣
现在注册
已注册用户请  登录
主题样式选择
默认主题样式 ✅
知乎主题样式 
贾斐斐
贾斐斐

选课思考:

选课前,我对 “量感” 的相关文献、资料进行了研读和学习,基于我们的理解,选择了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 时《什么是周长》一课,主要有下面三个方面的思考。

一、解读教材地位,寻找 “周长” 概念与量感之间的关联

《什么是周长》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在此之前 学生已经认识了几种常见的平面图形、会对长度进行测量,在三年级下册和第二学段还会进一步学习其他平面图形周长及面积的有关知识。

图: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

长度是对一维空间图形的度量,而周长既是一个长度量,是一条边线的长度;又只能用于二维图形上,是二维平面一周边线的长度。而面积和体积度量单位的基础是一维空间的长度单位。由此可见,周长在图形与几何领域测量板块的内容中,起着重要的承上启下的作用。

量感是学生对事物可测量属性的感知。而周长需要学生从二维图形中去认识一个一维的长度量,因此 “周长” 的认识是学生量感发展是十分重要的。这节课中关于 “周长” 的概念并没有给出严格的定义,而是从学生所了解的实际事例和已有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在看、描、量、数等一系列活动中逐步感悟周长概念的本质属性,积累测量的直接经验,发展和提升学生的量感,由此可见,教材中也处处体现着对学生量感的培养,《什么是周长》这节课与量感有很大关联。

二、设计丰富体验活动,初步感知 “周长”,积累 “量” 的感知。

史宁中教授提出:在量感的培养上要注重体验和估测,调动学生已由的感性经验,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量,利用对单位量叠加进行量的推理,将抽象的感知与具体的实践相结合。本节课从学生生活中熟悉的树叶和数学课本导入,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先是通过描实物和简单图形的边线,帮助学生直观地体验和初步感知周长的意义,接着通过认一认和说一说的活动,让学生明白什么是物体和简单图形的周长。在这样观察、操作、交流的体验活动中,学生积累了对 “量” 的感知,为发展学生量感奠定基础。

三、设计对比调整活动,深入理解 “周长”,发展学生量感。

在这节课中,操作体验、不断调整对周长的认识是发展学生周长量感的关键,在教材中的问题串 3 是小组合作测量物体的周长,学生需要制定测量的计划,思考测量的工具、方法等,在测量树叶这种不规则物体的周长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考虑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和适用性,在测量数学书周长的过程中学生还会体会到长方形对边相等的特点,经历调整、对比优化测量方法的过程,加深对周长的认知,发展学生的量感。学生在积累了丰富感知的基础上,经历这样的思考过程,从而学会根据实际测量的对象和要求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和方法,感受测量工具和方法会对误差造成影响,体验化曲为直的思想,加深对周长的理解,发展学生的量感。

四、设计度量估测活动,刻画 “周长” 概念,提升学生量感。

度量包括 “度” 和 “量”,“度” 指度量单位,“量” 指测量。 问题串 4 更是让学生通过数图形一周的边线包含多少个小方格的边长,来 “量” 出图形的周长,这样的设计 重视对单位量的感知,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单位量感,从数学的角度深入刻画了周长的概念,同时为以后 发展学生面积、体积、质量等方面的量感打下基础,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量感,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综上所述,无论是从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还是本节课学习内容的编排,都反映了《什么是周长》一课对学生量感的发展的重要作用,故而本节课就走进了我们团队的研究视野。

关于   ·   FAQ   ·   API   ·   我们的愿景   ·   广告投放   ·   感谢   ·   实用小工具   ·   139 人在线   最高记录 139   ·     选择语言  ·     选择编辑器
创意教育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ducation
VERSION: 2c477f2 · 113ms · UTC 23:01 · PVG 07:01 · LAX 16:01 · JFK 19:01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