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周长》教学设计(最终稿)
山西吕梁孝义基地一 李荣莲
一、教材分析
《认识周长》是《数学课程标准》中 “空间与图形” 这一知识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一节概念教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也十分广泛。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基础上展开学习的,同时也将为后面学习平面图形周长的计算奠定基础。建立周长的概念是本节课的重点。周长概念不仅局限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也包含所有平面图形的周长。教材特别强调学习内容的现实背景,在编排时先引导学生认识实物表面的周长,然后从不规则图形的周长过渡到认识规则图形周长。这样安排贴近生活实际,因为现实生活中存在大量的不规则图形,另一方面避免了学生认识周长的不全面性,有利于学生对周长概念的真正理解。同时设计教学时,教材强调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活动体验,鼓励通过 “描一描”“量一量”“摸一摸” 等多种活动去进一步感受、体验周长的含义,深化对周长概念的理解。为后续面积体积的学习渗透了探究方法。
二、学情分析
从生活层面,学生知道一周的意思;从知识层面,学生理解长度的意义。因此,学生真正的难点是 “不知道周长就是长度。”“周” 只是前提,“长” 才是本质。原来的长度是点到点,点与点之间是断开地,而周长是点与点之间连接在一起,起点出发回到起点。要让学生明白周长实际上就是一个特殊的长度。 认识图形的周长不是一节课就能全部完成的。一是因为图形的内容丰富多彩,有规则的和不规则的;二是建立周长的概念过程中蕴涵丰富的数学思想,如 “化曲为直”“变中有不变” 等;三是周长和面积密不可分。作为 “周长的认识 " 第一课时,我们要先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各种有效活动,引导学生经历、体验、感悟图形的周长是这个图形一周边线的长度。因为周长只能用于二维图形上,它和面积总是同时出现在一个物体上的,所以它们是两个易混淆的概念。认识周长不能只孤立地认识周长,应该将其与面积进行有效区别。
三、教学目标:
1、通过描一描,量一量,摸一摸,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让学生初步理解周长的含义,能正确指出图形的周长,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2、探索不同图形周长的测量方法,并计算简单图形的周长,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加深对周长的理解和认识。
3、能与他人合作,测量物体表面或简单图形的周长,获得测量周长的活动经验,感受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发展合作技能。
教学重难点 :理解周长的本质,体验边线的叠加、化曲为直等方法测量周长。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感悟一周
1、看一看 说一说
出示动画三天跑步情景。
师:为了强身健体老师定了一个计划,每天绕胜溪湖跑一圈,这是老师前三天的运动情况,大家看哪一天老 师完成了任务?为什么?
生:第三天,因为第三天是完整的一圈,其余都没有跑到终点。
师:数学当中把这样的一圈叫做一周(板书:一周)
2、找一找 比一比
师:大家闭上眼睛想一想老师前三天的运动路线,并用小手指简单比划一下走过的路径(出示三天跑步时走过的路径)比一比他们的不同之处。
生:1、2 图形首尾不衔接,是不封闭图形。3 是封闭图形(板书封闭图形)
总结:在数学上我们把首尾相连的图形叫做封闭图形(板书封闭图形)从一个起点开始沿着图形的边线绕一圈又回到原来的起点,叫做这个图形的一周。
3、摸一摸 认一认
师:其实生活中好多这样的封闭图形,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些,你能找到他们的一周吗?(出示带有边线的封闭图形)
生:指图形的一周。
师:闭上眼睛再来想想他们的一周长什么样子,并且用手比划一下。
生:想、用手画。
师:(出示课件)现在老师想测量这个封闭图形长度该怎么测呢?
生:从头测到尾。
师:请同学们试着再找一找身边的图形,并用手摸一摸它的一周,估一估一周的长度。指一指课本上几个图形的一周。
生:找身边物体的一周,并且摸。估一周的长并且说为什么这样估。
师:知道什么是一周了吗? 师:想象一下把上面围成一周的边线展开,会是什么形状?
生:一条线段。
师:这条线段是什么?
生:图形一周的长度。师:我们把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图形的周长。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 “运动场” 入手,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多次闭上眼睛想象画面,培养空间想象能力,让学生理解其字面意思,然后出通过估一估,培养量感,让学生摸一摸,说一说从语言表征向应用表征过度。 二、PK 游戏 巩固概念 出示 PK 游戏判断哪些图形有周长,哪些没有。 通过让学生 PK 充分感悟 “封闭”“一周” 等关键词,进而逐步清晰 “周长” 概念,通过各种图形的变换加深概念的印象,促进学生的内化,用规范的数学语言描述对 “周长” 的认识,使学生在 “变” 中明晰周长概念。
三、动手实践 内化周长
师:请看这四个图形有没有周长,我想知道它的周长怎么办?
生:量 师:量哪儿(先找一周)
生:上黑板画 师:你们同意吗?
师:他们画的是什么?生:一周。
师:这是图形的边线,也是图形的一周。
师:猜猜谁的周长最长。
生:各种形式进行估测进行猜测。
现在我们就来动手来量一量这些图形的周长(温馨提示:1、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2、先估后测 3、记录测量数据和计算过程)
展示:生:测出各条边然后都加起来。
生:只测长和宽,然后他们的和再乘 2
生:以某一点为起点用绳子绕一周。然后在测出绳子的长度
生:用绳子绕一周爱心,再测它的长度。
生:先测出爱心的左半边,然后乘 2.
生:测出五角形的一条边然后乘 10
生:绕五角星的边线走一周,然后测出它的长度。
〖设计意图〗围绕测量平面图形的周长问题展开,通过各种方法的估测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运用不同材料,设计能够让学生充分感知周长本质的操作活动。通过对具有代表性的图形周长的测量,逐步让学生形成度量的意识,在操作中进一步理解 “周长” 概念,体验测量方法的多样性,感受 “化曲为直” 的数学数学思想,同时也促使学生的思维在多种探究活动中纵深发展
四、理解巩固,升华概念
1、(出示第四个绿泡)直观估测哪一个的周长大?
2、我们要找周长,先找什么再找什么?
3、描一描一周,数一数单位个数。说一说各自的方法。(温馨提示 1、记标记有序数。2、找边线,勤记录) 展示:生:我先画出周,然后应用度量单位 1 厘米有序数出来。 生:用平移的方法。 4、观察超级变变变,你发现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生:周长没变,面变了。生:周长相等的面不一定相等。 〖设计意图〗在关注了学生的有序思维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这样夯实学生对周长意义的理解,无痕渗透了长度学习由一维空间渗透到了二维空间,为后续探究面的学习埋下伏笔 四、回顾梳理,总结收获 1、师:说一说这一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用什么方法学习的?你还想知道什么? 2、推荐阅读《栅栏栅栏围起来》 〖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将学生所学知识与熟悉的生活情境相关联,沟通了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让学生从数学的视角去观察生活、解释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系统的回顾与梳理,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还推荐了一本有关周长的绘本故事《栅栏栅栏围起来》,促进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可持续发展,让课堂学习延续到了课外。
五、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