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课思考:
本次活动,我们工作室结合 “学会学习 —— 发展学生 “量感” 学习方式探索” 的主题,选择了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什么是周长” 一课,有以下思考: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量感有多种策略,而《周长的认识》一课,通过解读教材编排,每个教学活动都有利于教师采用这些策略培养学生的量感。
一、创设有效情境,深化量的感知。
量感的形成需要各种感官相互协调配合。本课教材编排,让学生融入 “蚂蚁运动会” 的情境,重视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看一看、指一指、描一描等系列操作活动,直观的去体验和感知一周。当学生建立了清晰的量感之后,更能够接受有关的数学知识,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二、引导对比体验,进行量的估测。
量感指学生不使用测量工具对某个量的大小进行推断,也就是估测。估测是测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广泛。教科书在练习中也有意识安排了估计作业本封面、课桌面、鞋底的周长等活动,引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估测方法,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同时注重将估测结果和实际测量结果进行对比,逐步提高估测能力。
三、开展测量活动,丰富量的体验。
在生活中,对于物体量的感知往往比较模糊,而且随机性比较大,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将生活量感逐步转变为数学量感。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有计划、有目的地对事物进行定量刻画。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潜能,帮助培养准确的量感。
在 “什么是周长” 一课中,安排了测量树叶周长和数学书封面周长的活动。在实际测量中学生需要思考用什么工具测量、怎样测量等问题。其中,树叶是不规则的曲线图形,测量它的周长对学生比较有挑战性,数学书是规则图形,测量过程可以体会到长方形对边相等的特点等。通过测量活动,为学生积累了丰富的实际测量的活动经验,同时对周长的意义也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基于以上考虑,我们团队选择 “什么是周长” 一课。但由于小学生自身能力的限制,对于量的把握不是十分准确,教师要耐心引导学生进行有关练习,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时修正学生对于量的把握,慢慢帮助学生培养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