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一稿:
【教材分析】
“认识厘米” 这节课是小学数学 “图形与几何” 领域 “图形的测量” 部分的内容。 在学习本课之前,教材设计了两次关于长度的直观体验,一年级上册 “比长短” 中是对长、短的概念的初步的认识,直观比较一些物体长、短。本单元的第一课时 “教室有多长” 是通过自选单位测量教室长度,在实践中理解测量的意义。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认识长度单位 “厘米”,理解 “厘米” 的实际意义。厘米的认识是整个计量单位体系的起始课,是学生认识的第一个计量长度的单位,对后续米、分米、毫米等长度单位的学习起引领作用,学生将迁移本课的认识和思维到后续的面积单位、体积单位等度量单位的学习中。因此这节课的学习目标中除了知识与技能目标以外,更重要的是要基于学生的已有经验,发展学生用 “数量刻画” 长度的能力,激发学生正迁移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量感。
教材的问题串呈现四个问题,引领学生在想一想、认一认、量一量、画一画的活动中展开学习。
问题 1:让学生经历用自选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的过程,通过对比测量结果引发学生思考,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
问题 2:借助尺子认识长度单位 “厘米”,建立 1 厘米的长度表象,形成量感。
问题 3:通过辨析活动,掌握用尺子正确测量物体长度的操作要领和方法,在操作活动中提升量感。
问题 4:通过量一量、画一画的活动认识几厘米,在建立空间知觉中提升量感。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要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经历统一度量单位的过程,感受统一度量单位的意义,建立 1 厘米长的表象,基于度量单位理解图形长度,感悟数学度量的方法,即单位累加的过程,逐步形成量感和空间观念,积累观察和思考的经验,培养应用意识。
【学情分析】
学情前测设计
关于度量,学生在第一学段要经历从 “定性描述” 到 “定量刻画” 逐步发展的过程,即从 “直接比较”、“间接比较”、“自选单位比较” 到 “标准单位比较” 的过程。在生活中,学生对长度都有一些直观的认识,比如比较长短高矮的体验、测量身高的体验等。在一年级上册 “比长短” 学习中,学生经历了用直接比较的方式度量长度,会用 “长、短、一样长、短一些、长的多” 来描述两个物体的长度。前测中,学生都能采用了将铅笔一端对齐直接比较铅笔长度,其中 2%的学生采用 “用手来比一比”、“用绳子来比”、“把铅笔放到格子中” 等间接比较的方法,有 1%的学生自选单位比较,如用橡皮摆一摆,表示出两支铅笔分别有几块橡皮那么长。在本单元第一课时 “教室有多长” 的学习中,学生将会在用自选单位测量长度中理解测量的意义,并学会用 “有几个什么那么长” 来刻画物体的长度。前测中有 83%的学生表达出可以用尺子量的方式比较铅笔的长短,说明学生对尺子测量物体长度并不陌生,他们愿意尝试用尺子来测量长度,但学生使用尺子测量方法不规范,不能准确读出测量结果。
学生对尺子有一定的了解,约 28%的学生表达出尺子上的数字代表厘米,但只有 16%的学生表达出两个数字之间(一个大格)长度是 1 厘米的意思,学生对尺子构造以及标识的意义不清楚,提出了很多有待解决的问题。如为什么尺子上 0 后面有个 “cm”? 为什么小尺上要画很多竖线?尺子为什么可以量长短?每两个数字之间为什么是 9 条竖线? 1 个小格是什么意思等。这些问题涵盖了度量的意义、度量单位的大小、度量单位的累加等,有待于学生在认识厘米、体验用 1 厘米进行度量中逐步理解。
前测中,学生记录身高的结果呈现不同形式:22%的学生能准确完整使用厘米记录身高,可见学生对于标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意义并不清楚,对使用合适的长度单位表达结果的意识不高,没有形成单位长度的量感。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学习应以直观感知为主,在教学活动中,要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选用学生身边熟悉的素材,鼓励学生在操作、感知中思考,形成长度单位的表象,发展量感。
【教学目标】
1. 结合生活实际再次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能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实物或图形(线)的长度(限整厘米)。
2. 通过观察、操作、估测、推理等活动,形成运用长度单位刻画物体长度的意识,培养初步的量感和空间观念。
3. 在实践操作、合作交流中,体会长度测量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感受数学知识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重点:建立 1 厘米的长度表象,体会 1 厘米的实际意义,用刻度尺测量物体或线的长度。
难点:能基于长度单位估测较小物体的长度,知道长度测量的本质和方法,发展量感。
【学具准备】 明信片、非标准测量工具、1 厘米 \2 厘米 \5 厘米 \10 厘米小棒、直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
1.谈话引入,测量明信片的长 。
师:同学们,我们的家乡 -- 大连是一个美丽的海滨城市,素有浪漫之都的美誉,前几天老师在书店看到一些大连景色的明信片,喜欢吗,如果制作一张这样的明信片,这个明信片的长是多少呢?你能想办法量一量吗
2. 学生独立测量。
自选工具测量明信片的长边有多长,记录测量结果。
3. 全班汇报交流。
师:谁愿意说一说,你用什么量的?有多长?学生分别汇报,教师板书测量结果。
预设情况:
师:同学们真棒,你们借助身边的物品,测量出了明信片的长是 8 块橡皮那么长,或者是 5 个笔帽那么长,或者是 6 块橡皮那么长,还有的测量是 15 厘米长,还有和黑板上同学测量的数据不一样的吗?学生说。
(1) 看到这些数据你有什么想说的吗?学生表达想法或问题。
预设:同样的明信片,为什么测量出来的结果不一样?
(测量的标准不一样,结果不一样,展示测量过程图片,明确是以什么的长度为标准的)
(2)老师应该用哪一个小朋友的数据来确定明信片的长呢?学生表达想法。
引导学生发现要统一测量标准才能准确获得明信片的长。
(3)寻找尺子上的统一标准(出示尺子测量图)。
尺子测量的标准是什么?
预设:学生寻找尺子上的 1 厘米,动画演示。1 厘米是测量标准,一起数一数。
(4)用不同尺子测量的结果都是 15 厘米吗?出示图片,学生观察不同的尺子上的标准是一样的,1 厘米的长度相等。
师:这样我们就知道了,只要找一把尺子找画出 15 个 1 厘米就可以画出明信片的长了。
4. 认识厘米,揭示课题 。
看来这个 1 厘米的标准真有用。来,我们大声说出这个标准叫什么?(厘米)
厘米是常用的测量长度的单位,也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 板书课题 “认识厘米”
二、建立 1 厘米的空间表象,体会 1 厘米的实际意义。
1. 找尺子上 1 厘米。
快拿出你的尺子,你能在尺子上快速找到 1 厘米吗?学生交流 0-1 之间是 1 厘米,1-2、2-3 之间也是 1 厘米。
师:看来,小尺上相邻两个数字之间的距离就是 1 厘米。(PPT 辅助演示)
2. 操作中建立 1 厘米表象
师:你的学具袋里有好几根小棒,其中就有 1 厘米长的,快找找看。
学生快速找到 1 厘米长的小棒。
看一看。用大拇指和食指拿住这根小棒,然后看看 1 厘米有多长?
大拇指和食指不动,轻轻的把 1 厘米的小棒抽出来,用眼睛看一看 1 厘米的空隙有多长。
想一想。闭上眼睛,想一想 1 厘米有多长?
比一比。睁开眼睛,用手比一比 1 厘米有多长?再用小棒验证一下空隙是不是 1 厘米?
3. 找生活中的 1 厘米
在身体上和周围找一找什么物体的长度大约是 1 厘米?展示一下看看,用 1 厘米的小棒比一比。
我们身边有很多物体长度接近 1 厘米,PPT 展示长度约 1 厘米的物体,丰富 1 厘米参照体系。
4. 用 1 厘米表象估计长度
(1)1 厘米有这么长,那么这根黄色小棒长度大约是多少?拿出来看一看,估一估。
学生估测为 2 厘米,说说为什么?在尺子上找一找从哪到哪是 2 厘米?怎么想的?用手比一比,再和黄色小棒的长比一比。
(2)估一估红色小棒的长?到尺子上找一找,比一比。
(3)尺子上找 10 厘米。从哪到哪?10 厘米里有 10 个 1 厘米,用食指和大拇指比量一下,差不多这么长,有一拃长。
三、用 1 厘米测量,在测量中体会 1 厘米的累加。
1. 依次摆 1 厘米的小棒,测量明信片的长度。
师:小朋友,刚才 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还知道了 1 厘米有多长。 这 1 厘米非常重要,我们可以用这 1 厘米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现在我们回头看看,刚才测量明信片的长,同学们有的摆大橡皮测量它的长,有的摆小橡皮、摆笔帽测量它的长,现在我们知道了厘米这个标准长度,想不想用这个标准长度再来量一量明信片的长?
PPT 动画展示摆小棒的测量过程。一边摆一边数。说说是多少个 1 厘米?
2. 对比优化,体会度量的意义。
师:出示尺子测量的图片。对比,你发现了什么?都是 15 厘米,都是 15 个 1 厘米。
追问:你喜欢哪一种?尺子测量好在哪?(尺子上有数字,一下子就看出测量结果)
师小结:尺子让测量变得更加便捷。
3. 用尺子测量明信片的宽。
要想制作明信片,只知道长还不够,还需要知道什么?
小朋友快来用尺子量一下明信片的宽是多少吧。学生独立用尺子测量,记录数据,交流方法。
(1) 学生演示测量方法,说说自己是怎么量的,怎么知道是 9 厘米的?
预设:学生表达从 0—9 是 9 厘米,有 9 个 1 厘米就是 9 厘米
师:测量长度时,我们就看有几个 1 厘米,长度就是几厘米。
师:需要注意什么?测量时,要把物体的一端对准尺子的 0 刻度。
(2)测量反例演示,判断可以吗?小结测量方法,板书。
(3)淘气的尺子坏掉了,他还能量出明信片的宽吗?怎么办?学生交流演示。
四、练习中体会测量的意义,估测中培养量感。
1. 铅笔的长度。看图快速说出铅笔的长。交流为什么有的快有的慢? 感受从刻度 0 开始测量的便捷。
2. 判断哪根小棒最长?说说为什么。
3. 估一估、量一量、画一画
(1)出示一条线(纸上),估一估它有多长?实际量一量。
(2)你能画一条长 4 厘米的线吗?展示,交流演示画法。
4. 估测解决问题
生活中经常会用到估测长度测量长度的问题。看,(出示实物) 这盒酸奶的吸管丢了,你能帮忙选择一根合适长度的吸管吗?
(1) 学生观察实物,提供三种长度的吸管选择。
a 学生直观比较选一选选择,说一说为什么这样选。
b 估测吸管的长度,说明估测的依据;
c 提供酸奶盒高度数据,再估测;
d 出示准确长度验证。
(2)交流商家怎样设计吸管方便包装和使用。
五、交流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通过测量长度学习了非常重要的长度单位 厘米,
你有哪些收获和感受?学生交流心得。
六、板书设计
认识厘米
长度单位 1 厘米 1cm
对 齐 刻度 0,
有几个 1 厘米就是几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