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  艾美容  ›  全部回复
回复总数  23

活 动 综 述

很荣幸能够参加此次全国名师工作室教学设计与课堂展示大赛。本次活动围绕 “学会学习 —— 发展学生量感的学习方式探索” 这一主题展开,我们围绕三年级下册《面积单位》一课进行研讨,关注学生量感培养的同时,更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

一、课前思考巧把握

图形的面积是一个数量概念,面积的大小可以用它所包含的小方块(面积单位)的个数来表示。《面积单位》一课,可以帮助学生巩固面积的概念,在度量图形面积大小的任务趋动下,使学生发现统一面积单位的重要性,通过学习理解面积单位的含义,感受面积单位的实际大小,并能灵活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计量平面图形的面积,在此过程中发展学生的量感,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又因为本节课可为今后学习图形面积的计算做好铺垫,更有利于学生把握度量的数学结构,为体积及其他相关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试教调整优设计

在第一稿教学后,发现每个教学环节的目标指向不够明确;课堂看似热闹,但学生对于面积单位的理解并不好;教学中,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进行估计和测量的过程不够充分;学生在小组活动时指导不够,活动要求不够清楚,导致小组活动时效果不好。

经研讨调整后,进行第二稿的试教,发现借助微课引入比较直观,但学生的学习兴趣没有被激发出来;在自学平方厘米这个面积单位时,对学习方法的指导不够,导致有的学生理解出现偏差,去探究面积单位间换算的知识了;对于平方米的认识和理解不够充分。

再次研讨,形成了第三稿,发现引入环节学生比较喜欢,学习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在调整了 “平方厘米” 学习方法的指导后,学生学习效果较好,时间充裕些,学生就有更多的时间去用 “平方厘米” 估计和测量面积了。在研讨后,决定在学习完 “平方厘米” 和 “平方分米” 两个面积单位后,加入一个小练习环节,让学生选择合适的物品,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去估计或测量某个面的面积,这样能更好的突破难点;在充分感知、体验 1 平方米有多大后,鼓励学生想办法得到教室地面的面积,既能帮助学生体会 “平方米” 的实际应用,又能引出用 “平方米” 测量面积的方法,加深对面积单位意义的理解,通过引导,使学生有意识地思考更简便的测量方法,为后续学习的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奠定基础。

几次的设计调整,几次的试教反思,对本课的理解更加透彻,对于学生量感的培养方式有了更准确的把握。

三、多方助力促成长

此次大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多方助力。感谢长春市基础教育研究中心李博老师和工作室主持人金顺玉老师给予的锻炼机会,几个月来,各团队老师所在学校的领导也都提供了大力支持和热情的帮助,从备课、试讲、录课到答辩,每个环节都细致的指导,感谢工作室老师们提供的宝贵建议,使我们团队的老师在活动中成长着,收获着。衷心感谢在网络答辩中专家评委的点评指导,为我们以后的数学教学明晰了方向。

【板书设计】

过程性板书:

最后板书:

《面积单位》终稿

【教材分析】

《面积单位》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面积” 的第二课时内容,是在学生理解了面积的意义,能初步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比较等数学活动中,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重要性,认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等常用面积单位,形成面积单位的表象,也就是形成常用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观念,这对学生巩固面积的概念,学会根据实际情况选用适当的面积单位,以及进一步形成关于面积的估测能力,都有重要意义。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初步掌握了观察操作、分析比较等能力,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并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但空间观念比较薄弱,估测意识不强。因此在教学中,要用数学规定和直观认识相结合的方式来帮助学生认识面积单位,让学生真实感受面积单位的实际大小,再进一步让学生经历各种估计面积的实践活动,来巩固表象,获得实实在在的直接经验,更有利于表象的形成。

【教学目标】

1. 在观察、操作、比较等数学活动中,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2. 认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等面积单位,感知它们的实际大小,并能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估计和测量物体表面的面积,逐渐形成量感。

3. 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合作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积累测量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等面积单位,理解它们的意义并形成正确的表象。

难点:能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测量不同物体的表面或平面图形的面积。

【教学准备】

教具:1 平方厘米、1 平方分米和 1 平方米的正方形,准备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物品。

学具:1 平方厘米和 1 平方分米的正方形。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一)趣味比较图形面积大小,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面积,我先考考你们的眼力。有两个小动物的图片,你们先猜猜,哪个图片的面积大?

学生猜后,教师出示。

师:还有两个图形,猜猜左边的面积大还是右边的面积大? 教师出示。

【设计意图:利用两组图片和图形的大小比较,巩固学生对面积的认识,这两组图形都是可以通过观察比较大小的,巧妙有趣的设计,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师:这个长方形和正方形, 哪个面积大?

学生比不出来。分别给出提示:数格子。

正方形有 9 个格子那么大;长方形有 18 个格子那么大。学生看格子数猜长方形面积大。

师:你们猜对了吗?

学生犹豫,想看看格子大小,发现格子不一样大,比不出来。

师:比不出来,怎么办?

生:用一样大的格子量一量。

教师出示用一样大的格子测量的结果:长方形有 8 个格子那么大。

生:正方形的面积大。

【设计意图:由问题驱动引发学生的思考,由用不一样大的格子量到用一样大的格子量,由无法比较图形面积大小到能比出大小,在不断的思辨过程中,逐渐体会到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为面积单位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引出课题。

师:用一样大的格子量,才能比较出图形面积的大小。这样的格子可以看成是测量面积的单位,也就是:面积单位,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面积单位】

二、质疑探究,学习新知。

(一)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分米。

1. 初步感知 1 平方分米。

引导学生思考学过的长度单位。

出示一个正方形,学生估计并测量它的边长。测量结果:边长为 10 厘米,10 厘米也就是 1 分米。教师补充:厘米和分米都是长度单位,我们用长度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师介绍:这个正方形边长是 1 分米,这么大,就是一个面积单位:平方分米。【板书:平方分米】

师:边长为 1 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 1 平方分米。介绍 1 平方分米用字母 dm2 表示。

2. 建立 1 平方分米的表象。

师:从桌面上找到 1 平方分米的正方形,举起来,怎么找到的?(边长为 1 分米)

师:摸一摸,看一看 1 平方分米有多大?

闭上眼睛,在心里想一想 1 平方分米有多大?

睁开眼,比划一下 1 平方分米有多大:是边长为 1 分米的正方形的面积。

师:我们身边哪些物体的表面大约是 1 平方分米? 学生汇报。(成年人手掌、脸蛋……)

教师出示切片面包等表面面积大约是 1 平方分米的物品,请学生估计面积。

教师出示一幅画:它的面积是多少?估计一下,可以用我们身体的 1 dm2 去比一比。

师:估的对吗?学生发现可以用 1 dm2 的正方形量一量。请 4 名学生量。

引导学生发现:能摆 4 个 1 平方分米的正方形,也就是有 4 个 1 平方分米,面积就是 4 平方分米。

3. 估计和测量书桌面的面积。

师:书桌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小组合作研究。出示活动要求,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汇报估计和测量的结果,展示测量方法,发现可以摆 24 个 1 平方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 24 平方分米。

展示两种测量方法:摆满;沿着长和宽摆再计算,发现哪种方法更简便。

教师总结:书桌面的面积大约是 24 平方分米,在估计和测量时会有误差。

【设计意图:为了方便学生的观察和操作,选择先学习平方分米这个面积单位。通过看一看、找一找等活动,建立 1 平方分米的表象,通过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动,体会面积单位的实际意义,初步培养量感。】

(二)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

1.引出面积单位:平方厘米。

师:小骰子,估计它一个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

学生发现:骰子面的面积太小,需要一个比平方分米小的面积单位。

学生会根据已有的经验或长度单位的知识,说出有比平方分米小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板书:平方厘米】

2. 小组合作学习平方厘米。

师:平方厘米是个新的面积单位。

师生共同梳理学习平方分米的方法,建议学生用同样的方法学习平方厘米。

提示学生借助桌面上的 1 平方厘米进行合作学习。

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汇报学习成果。

预设:

生:边长为 1 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 1 平方厘米,用字母表示是 cm2

生:我能比划出 1 平方厘米的大小。

生:我找到了指甲的面积大约是 1 平方厘米。

生:……

教师肯定学生的学习效果,并归纳总结。

【设计意图:在估计物体表面面积大小的过程中,根据需要,引出比平方分米更小的面积单位,学生初步体会要根据面的大小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教学中充分放手,鼓励学生用学习平方分米的方法自主学习平方厘米,给予学生有效的方法指导,并提供充分的学习和交流的时间与空间,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

(三)认识面积单位:平方米。

1. 小练习:宝箱探秘活动。

每个小组的桌面上都有一个宝箱,出示探秘任务:选择物品,估计某个面的面积,和组员交流,可做记录。提示:有困难时,可以借助面积单位比一比。

小组活动。

学生汇报交流,说一说估计出了哪里的面积,大约是多少。

师:哪个面的面积是用平方厘米做单位的?学生举起来指一指。哪个面的面积是用平方分米做单位的?学生举起来指一指。

教师或学生拿出箱子中的围巾,思考:面积大约是多少?

学生发现用平方厘米和平方分米做单位不合适,测量起来太麻烦。需要一个大的面积单位:平方米。【板书:平方米】

【设计意图:在学习完两个面积单位后及时练习,帮助学生巩固表象,在实际的估计和测量中,经历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描述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培养量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又为引出新的面积单位 “平方米” 做好铺垫。】

2. 认识面积单位:平方米。

师:1 平方米有多大?

生:边长为 1 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 1 平方米。

教师出示 1 平方米的正方形,帮助学生建立 1 平方米的表象。

鼓励学生比划 1 平方米有多大,学生尝试,教师指导:建议学生合作围一围。

从身边找一找,哪里的面积大约是 1 平方米?

师:1 平方米这么大呢!你们想不想试试:1 平方米最多能站多少人呢?

学生亲自体验,感受 1 平方米的实际大小。

师:我们可以用 “平方米” 这个面积单位测量什么的面积呢? (地面、墙面等。)

鼓励学生思考:要想知道教室地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有什么办法吗?

学生思考,说出方法。

【设计意图:虽然面积单位是人们规定好的,但也要增加学生的直观感受和体验过程。在认识平方米时,学生通过 “围 1 平方米的正方形” 和 “体验 1 平方米最多能站多少人” 两个活动,感知 1 平方米的实际大小,再思考测量哪里的面积会用平方米作单位,并想办法估计教室地面的面积,帮助学生形成量感。】

三、巩固应用。

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微信付款二维码牌:1 平方分米 讲桌桌布:2 平方米

班服上印的校标:9 平方厘米 单人床床单:2 平方米

四、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下课后你们可以做一个 1 平方厘米、1 平方分米和 1 平方米的正方形,用它们作面积单位量一量教室中一些物体表面的面积,注意要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哦!

【设计意图:因为课上时间有限,学生没有亲自制作 1 平方厘米、1 平方分米和 1 平方米的正方形,只给学生提供了学具。因此鼓励学生课下制作,巩固面积单位的表象,并建议学生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去测量和描述一些物体表面面积的大小,将量感培养从课上延续到课下。】

【板书设计】

三稿教学反思及新思考

1. 引入环节学生比较喜欢,学习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

2. 在调整了 “平方厘米” 学习方法的指导后,学生学习效果较好,时间如果充裕些,学生就有更多的时间去用 “平方厘米” 估计和测量面积了。在研讨后,决定在学习完 “平方厘米” 和 “平方分米” 两个面积单位后,加入一个小练习环节,让学生选择合适的物品,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去估计或测量某个面的面积,这样能更好的突破难点。

3. 最后一个面积单位 “平方米” 的学习放手太多,我将 “创造 1 平方米” 和 “1 平方米最多能站多少人” 两个活动合在一起,学生完成起来有难度。考虑可以将这两个活动分开进行,丰富学生的体验。在充分感知、体验 1 平方米有多大后,鼓励学生想办法得到教室地面的面积,既能帮助学生体会 “平方米” 的实际应用,又能引出用 “平方米” 测量面积的方法,加深对面积单位意义的理解,通过引导,使学生有意识地思考更简便的测量方法,为后续学习的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奠定基础。

(二)认识平方厘米

根据需要出现一个更小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

师:我们刚才认识了 1 平方分米,你们能用刚才学习平方分米的方法,小组合作学习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吗?

小组合作学习,教师指导。

学生汇报学习成果,教师引导。

预设:

生:边长为 1 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 1 平方厘米,用字母表示是 cm2

生:我能比划出 1 平方厘米的大小。

生:我能画出一个 1 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生:我找到了指甲的面积大约是 1 平方厘米。

生:……

教师肯定学生的学习效果,并归纳总结。

(三)认识平方米

师:1 平方米有多大?猜猜看。

生:边长为 1 米的正方形的面积就是 1 平方米。

想办法摆一摆或围一围,创造一个 1 平方米的正方形。

教师出示 1 平方米的正方形,建立 1 平方米的表象。

从身边找一找:哪些物体表面的面积大约是 1 平方米。

注重学生体验,感受 1 平方米的实际大小:1 平方米最多能站多少人?

学生尝试,亲身体会 1 平方米有多大。

(四)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估计和测量物体表面的面积

小组合作,选择物品,用合适的面积单位独立估一估某个面的面积。

和组员交流,测量验证。

全班汇报。

【设计意图:虽然面积单位是人们规定好的,但也要增加学生的直观感受和体验过程。学生通过量一量、看一看认识面积单位;通过想一想、找一找形成面积单位的正确表象;通过估一估、比一比,发现可以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描述身边物体表面的面积大小,初步体会用面积单位估计和测量的过程,帮助学生形成量感。】

三、回顾交流,巩固应用。

1. 区分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

在方格中分别画出 1 厘米的线段和 1 平方厘米的正方形、1 分米的线段和 1 平方分米的正方形。

2. 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填空。

一间房屋地面的面积约 50 练习本的面积约 4

一张邮票的面积约 6 单人床的面积约 2

汇报交流。

四、课堂小结。

《面积单位》三稿

【教材分析】

《面积单位》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面积” 的第二课时内容,是在学生理解了面积的意义,能初步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比较等数学活动中,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重要性,认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等常用面积单位,形成面积单位的表象,也就是形成常用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观念,这对学生巩固面积的概念,学会根据实际情况选用适当的面积单位,以及进一步形成关于面积的估测能力,都有重要意义。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初步掌握了观察操作、分析比较等能力,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并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但空间观念比较薄弱,估测意识不强。因此在教学中,要用数学规定和直观认识相结合的方式来帮助学生认识面积单位,让学生真实感受面积单位的实际大小,再进一步让学生经历各种估计面积的实践活动,来巩固表象,获得实实在在的直接经验,更有利于表象的形成。

【教学目标】

1. 在观察、操作、比较等数学活动中,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2. 认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等面积单位,感知它们的实际大小,并能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估计物体表面的面积大小,培养学生的量感。

3. 在用面积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积累测量经验,逐渐形成量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等面积单位,并对它们的大小形成正确的表象。

难点:能恰当地选用合适的面积单位,测量不同物体的表面或平面图形的面积。

【教学过程】

一、趣味比较图形面积,引入新课。

导入:老师这有两个图形,猜猜看,哪个图形的面积大?

面积相差多的可直接比较,面积相近的不能直接看出来,想办法比较出面积的大小。

学生说方法。

引出用格子测量,由不同大小到相同大小,体会统一格子大小的必要性。

出示课题。

【设计意图:引入环节重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有趣是关键,通过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的实际活动,体会到统一面积单位的重要性。】

二、质疑探究,丰富体验。

(一)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分米。

1. 初步感知 1 平方分米的大小 出示一平方分米的正方形,量出它的边长是多少?

边长是 10 厘米,也就是 1 分米。

师介绍:这个正方形,边长为 1 分米,它的面积是 1 平方分米,用字母表示是 1dm2

2. 建立 1 平方分米的表象

师:拿出 1 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看一看、摸一摸,感受 1 平方分米有多大。

闭眼睛想象一下,1 平方分米有多大,睁开眼,用手比划一下 1 平方分米的大小。

学生找一找身边哪些物体的表面大约是 1 平方分米,汇报交流。

如:成年人手掌等,可借助面积单位比一比。

3. 用平方分米估计和测量

鼓励学生同桌合作:选择自己喜欢的物品估计其表面的面积。

如:练习本封面、书桌桌面的面积等。

生汇报,交流估计的方法。

引导学生用 1 平方分米的正方形量一量。

学生汇报测量的结果,并介绍测量的方法。

对二稿内容做出的修改及思考:

1. 对引课进行了修改,通过设计有趣的比较图形面积的活动,由问题驱动,引发学生的思考,感受由非标准单位到标准单位的产生是必然需求,即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2. 对于小组合作学习平方厘米的方法指导更有针对性,保证学生有效学习。

3. 在学习完三个面积单位后,增加了一个综合应用的环节,即 “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估计和测量物体表面面积”。

再一次细细回味了章博士在 3 月 30 日面积营活动中的点评,非常精彩,有很多内容值得我再思考,融入到我的教学中。

1. 在比较图形面积的过程中,体会到统一面积单位的重要性,也就是要确定一个标准,有两种方式:非标准单位和标准单位。面积单位就是一个规定,是一个标准的单位,因此体会到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2. 对于量的认知,应该有三个水平:第一个是直观水平,有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即能够对面积有初步的认识,即找到物体的面,知道哪里有面积,体会面有大小。第二个层次是能直观进行面积大小的比较,有的能看出来,看不出来的可以用重叠、转化的方法比较大小。 第二个水平是描述水平,也就是某个面到底有多大,要把它描述出来。描述水平中也有两个层次,第一个就是借助非标准单位,拿一个中介量去比较,如格子或其余可以用来摆的物品,把面积数量化,在培养学生量感的过程中,学生的体验和思考很重要。第二个层次就是借助标准单位进行描述,即要统一面积单位,还能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来描述的大小。第三个水平叫理论水平,就是计算了。如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是在学生体会如何用面积单位去铺的基础上进行抽象的。

二稿教学反思

1. 引入环节直观,引课快,但学生的学习兴趣没有被激发出来;

2. 在自学平方厘米这个面积单位时,对学习方法的指导不够,导致有的学生理解出现偏差,去探究面积单位间换算的知识了。

3. 对于平方米的认识和理解不够充分。

对一稿内容的修改及思考:

1. 在引入环节,充分利用新世纪微课 3.0 中的资源,截取《面积单位》视频中的 40 秒至 2 分 14 秒,比较直观,引课更快,学生在独立思考和小组交流后,发现在描述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大小时,因为格子大小不一致,导致测量结果不同,体会到统一面积单位的重要性,为面积单位的学习做好铺垫。

2. 在学习第二个面积单位平方厘米时,放手让学生借助学习平方分米的方法,小组合作学习平方厘米这个面积单位,贴近本次活动的主题,让学生学以致用,学会学习。

3. 练习环节中,加入一道区分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题目,让学生在方格中分别画出 1 厘米的线段和 1 平方厘米的正方形、1 分米的线段和 1 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加深对面积的理解,丰富面积单位的表象。

经团队研磨,对教学设计进行了修改,现上传二稿教学设计。

《面积单位》二稿

【教材分析】

《面积单位》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面积” 的第二课时内容,是在学生理解了面积的意义,能初步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比较等数学活动中,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重要性,认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等常用面积单位,形成面积单位的表象,也就是形成常用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观念,这对学生巩固面积的概念,学会根据实际情况选用适当的面积单位,以及进一步形成关于面积的估测能力,都有重要意义。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初步掌握了观察操作、分析比较等能力,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并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但空间观念比较薄弱,估测意识不强。因此在教学中,要用数学规定和直观认识相结合的方式来帮助学生认识面积单位,让学生真实感受面积单位的实际大小,再进一步让学生经历各种估计面积的实践活动,来巩固表象,获得实实在在的直接经验,更有利于表象的形成。

【教学目标】

1. 在观察、操作、比较等数学活动中,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2. 认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等面积单位,感知它们的实际大小,并能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估计物体表面的面积大小,培养学生的量感。

3. 通过观察、比较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及空间观念,体会到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等面积单位,并对它们的大小形成正确的表象。

难点:能恰当地选用合适的面积单位,测量不同物体的表面或平面图形的面积。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新课。

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是面积,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数学书,谁来说一说什么是数学书封面的面积?

【设计意图:尊重教材,从学生熟悉的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引入,复习上节课知识的同时,为面积单位的顺利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习新知,丰富体验。

(一)激发矛盾冲突,体会面积单位产生的必要性。

1. 观看新世纪微课 3.0《面积单位》截取的视频(40 秒至 2 分 14 秒)

具体内容为:两名同学用两种不同大小的格子图测量数学书封面的面积,测量结果不同。

视频暂停,引发学生思考:同一本数学书,结果为什么不一样呢?

生交流后汇报。

学生:格子大小不一样。

师:格子大小不一样,测量的结果就不同。应该用同样大小的格子测量。

2. 引出课题。

师:用来测量面积的正方形我们可以把它看成是一个面积单位。 【板书课题:面积单位】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新世纪微课 3.0 中的资源,比较直观,学生喜欢,在独立思考和小组交流后,学生发现在描述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大小时,因为格子大小不一致,导致测量结果不同,体会到统一面积单位的重要性,为面积单位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认识面积单位。

1. 认识平方分米

(1)初步感知 1 平方分米的大小

师:这有一个正方形,它的边长是多少?

生量出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 1 分米。

师介绍: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 1 平方分米,用字母表示是 1dm2

(2)建立 1 平方分米的表象

师:拿出 1 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看一看、摸一摸,感受 1 平方分米有多大。

闭眼睛想象一下,1 平方分米有多大,睁开眼,用手比划一下 1 平方分米的大小。

学生找一找身边哪些物体的表面大约是 1 平方分米,汇报交流。

如:成年人手掌……

(3)用平方分米测量物品表面的面积

鼓励学生同桌合作:选择自己喜欢的物品测量其表面的面积。

如:练习本封面、书桌桌面的面积等。

学生独立估一估,再合作用 1 平方分米的正方形量一量后汇报。

学生汇报估计的结果,并介绍方法。

2. 认识平方厘米

根据需要出现一个更小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

师:我们刚才认识了 1 平方分米,你们能用刚才学习平方分米的方法,小组合作学习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吗?

小组合作学习,教师指导。

学生汇报学习成果,教师引导。

预设:

生:边长为 1 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 1 平方厘米,用字母表示是 cm2

生:我能比划出 1 平方厘米的大小。

生:我能画出一个 1 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生:我找到了指甲的面积大约是 1 平方厘米。

生:……

教师肯定学生的学习效果,并归纳总结。

3. 认识平方米

师:1 平方米有多大?猜猜看。

生:边长为 1 米的正方形的面积就是 1 平方米。

学生想办法摆一摆或围一围,创造一个 1 平方米的正方形。

教师出示 1 平方米的正方形,建立 1 平方米的表象。

从身边找一找:哪些物体表面的面积大约是 1 平方米。

注重学生体验,感受 1 平方米的实际大小:1 平方米最多能站多少人?

学生尝试,亲身体会 1 平方米有多大。

【设计意图:虽然面积单位是人们规定好的,但也要增加学生的直观感受和体验过程。学生通过量一量、看一看认识面积单位;通过想一想、找一找形成面积单位的正确表象;通过估一估、比一比,发现可以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描述身边物体表面的面积大小,初步体会用面积单位估计和测量的过程,帮助学生形成量感。】

三、回顾交流,巩固应用。

1. 区分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

在方格中分别画出 1 厘米的线段和 1 平方厘米的正方形、1 分米的线段和 1 平方分米的正方形。

2. 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填空。

一间房屋地面的面积约 50( )。 练习本的面积约 4( )。

一张邮票的面积约 6( )。 单人床的面积约 2( )。

汇报交流。

四、课堂小结。

@附小中信校高敏 谢谢您!这样的顺序安排,是考虑到平方厘米这个面积单位太小,从平方分米入手更好操作,学生在认识和测量时更容易些,个人认为:这三个面积单位的学习方法相同,因此谁先谁后可灵活选择,教学设计的安排以方便学生为主。

一稿教学反思

1. 每个教学环节的目标指向不够明确。

2. 课堂看似热闹,但学生对于面积单位的理解并不好。

3. 教学中,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进行估计和测量的过程不够充分。

4. 学生在小组活动时指导不够,活动要求不够清楚,导致小组活动时效果不好。

教学设计一稿

【教学目标】

1. 在观察、操作、比较等数学活动中,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2. 认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等面积单位,感知它们的实际大小,并能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估计物体表面的面积大小,培养学生的量感。

3. 通过观察、比较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及空间观念,体会到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等面积单位,并对它们的大小形成正确的表象。

难点:能恰当地选用合适的面积单位,测量不同物体的表面或平面图形的面积。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引入新课。

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是面积,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数学书,指一指数学书封面的面积。

【设计意图:尊重教材,从学生熟悉的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引入,复习上节课知识的同时,为面积单位的顺利学习奠定基础。】

二、质疑探究,学习新知。

(一)体会面积单位产生的必要性。

1. 引导学生思考:数学书封皮的面积是多少?可以用什么办法测量?

生:可以用身边的物品去量。

生:可以用数格子的方法测量。

2. 生借助小组中的格子纸,小组合作测量(有 3 种格子纸,每个小组提供一种)

3. 汇报。

师:数学书封皮的面积到底是多少?为什么测量结果不一样呢?

学生发现数学书封皮都一样大。但因为格子大小不一样,所以测量的结果不同。

引发学生思考:用统一的格子测量,结果就一样了。

师:同一个图形,它的面积是固定的,要想得到一致的测量结果,就要选择一样大的正方形。

4. 引出课题。

师:用来测量面积的正方形我们可以把它看成是一个面积单位,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合作探究,使每个人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学生在描述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大小时,产生矛盾冲突,体会到统一面积单位的重要性,为面积单位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认识三个常用的面积单位。

1. 认识平方分米

(1)初步感知 1 平方分米的大小

师:这有一个正方形,它的边长是多少?

生量出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 1 分米。

师介绍: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 1 平方分米,用字母表示是 1dm2

(2)建立 1 平方分米的表象

师:拿出 1 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看一看、摸一摸,感受 1 平方分米有多大。

闭眼睛想象一下,1 平方分米有多大,睁开眼,用手比划一下 1 平方分米的大小。

学生找一找身边哪些物体的表面大约是 1 平方分米,汇报交流。

如:成年人手掌……

(3)用平方分米估计和测量书桌面的面积

师:书桌桌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学生可用 1 平方分米比一比,估一估后汇报。

生汇报估计的结果,并介绍方法。

2. 认识平方厘米

(1)初步感知 1 平方厘米的大小

根据需要出现一个更小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

师介绍字母表示方法:cm2

生猜测:边长为 1 厘米的正方形的面积就是 1 平方厘米。

(2)建立表象

拿出边长为 1 厘米的正方形,看一看:1 平方厘米有多大?

找一找:我们身边哪些物体的面积大约是 1 平方厘米?

比一比:发现拇指指甲的面积最接近 1 平方厘米。

3. 通过小练习,引出面积单位:平方米

师:看到党旗,估一估它的面积是多少?

学生发现需要一个大的面积单位:平方米。

师:1 平方米有多大?

找学生比划或 4 人围一围:边长为 1 米的正方形的面积就是 1 平方米。

出示 1 平方米的正方形,建立 1 平方米的表象。

从身边找一找:哪些物体表面的面积大约是 1 平方米。

师:刚才那面党旗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米?

生比一比:大约 2 平方米。

教师带领同学们做游戏:1 平方米最多能站多少人?

学生尝试,亲身体会 1 平方米有多大。

【设计意图:虽然面积单位是人们规定好的,但也要增加学生的直观感受和体验过程。学生通过量一量、看一看认识面积单位;通过想一想、找一找形成面积单位的正确表象;通过估一估、比一比,发现可以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描述身边物体表面的面积大小,初步体会用面积单位估计和测量的过程,帮助学生形成量感。】

三、回顾交流,巩固应用。

师:我们今天认识了 3 个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大家能灵活选择某个面积单位填空吗?

一间房屋地面的面积约 50 练习本的面积约 4

一张邮票的面积约 6 单人床的面积约 2

汇报交流。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三个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它们的用处很大,同学们一定要熟记并多加练习哦!

【教材分析】

《面积单位》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面积” 的第二课时内容,是在学生理解了面积的意义,能初步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比较等数学活动中,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重要性,认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等常用面积单位,形成面积单位的表象,也就是形成常用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观念,这对学生巩固面积的概念,学会根据实际情况选用适当的面积单位,以及进一步形成关于面积的估测能力,都有重要意义。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初步掌握了观察操作、分析比较等能力,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并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但空间观念比较薄弱,估测意识不强。因此在教学中,要用数学规定和直观认识相结合的方式来帮助学生认识面积单位,让学生真实感受面积单位的实际大小,再进一步让学生经历各种估计面积的实践活动,来巩固表象,获得实实在在的直接经验,更有利于表象的形成。

关于   ·   FAQ   ·   API   ·   我们的愿景   ·   广告投放   ·   感谢   ·   实用小工具   ·   200 人在线   最高记录 200   ·     选择语言  ·     选择编辑器
创意教育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ducation
VERSION: 2c477f2 · 10ms · UTC 17:55 · PVG 01:55 · LAX 10:55 · JFK 13:55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