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前 回复了 庞丽娜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秋】 辽宁大连基地 庞丽娜 2 上 《1 米有多长》 |
@blueathena 每次的修改都是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去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过程,低年级的学生更多的还是通过体验来发展量感。
3年前 回复了 庞丽娜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秋】 辽宁大连基地 庞丽娜 2 上 《1 米有多长》 |
教案终稿:
《1 米有多长》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1 米有多长》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在观察和测量活动中认识米,体会米的实际意义,初步建立 1 米的量感,掌握 1 米 = 100 厘米。
2. 能估测物体长度,能选择恰当的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3. 在测量活动中体会测量长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4. 通过估、测等活动,加深对 1 米的直观感知,逐步由生活经验转化为数学思考的经验。
教学重点:
初步建立 1 米的量感,掌握 1 米 = 100 厘米。
教学难点:
体会米的实际意义,能估测物体长度,并选择恰当的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学情分析:
通过上节课 “课桌有多长” 的学习, 学生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多数学生能联系生活实际,合理运用长度单位厘米。 为本课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此时再进行 “1 米有多长” 的教学,学生的心理准备和知识基础都已具备。学生对 “米” 并不陌生,生活中经常接触到,但是在具体 理解上还是有一定的难度,需要通过各种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充分感知 “米” 这一长度单位到底有多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2 分钟)
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长度单位 —— 厘米。 想一想 1 厘米大约有多长?
2.过渡引导:还知道有哪些长度单位?
3.出示课题,学生凭借已有经验举例 1 米有多长。
【设计意图】
1. 通过复习 1 厘米的具体长度,引发对新的长度单位的探索,通过 1 厘米具体长度的回顾也为 1 米的认识奠定基础。
2. 初步了解学生对于 “1 米” 长度的已有经验,为正确认识 1 米有多长提供素材,并通过延迟评价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学习与体验机会。
二 、初步感知(15 分)
1. 认识 1 米
(1)想一想:拿出 1 厘米学具,想象 100 个 1 厘米拼起来,也就是 1 米的长度。
(2)摆一摆:摆出 100 个 1 厘米,实际拼起来感受 1 米的长度。
①要求:小组合作,在给出的直线板上依次边数边拼,看看 2 分钟能摆出多少厘米。
②学生汇报:1 分钟摆了多长。
③学生发现每个组都没有摆出 1 米的长度,那么可以合作一起拼出 1 米长。
在黑板上,利用已经摆出的长度,小组合作拼接成 1 米。
预设:拼不够 1 米时,不断加深理解 100 个 1 厘米拼起来的长度才是 1 米
拼超过 1 米时,此时是多长?(初步了解超过 1 米,又不满整米时的表示方法,为下节课和后续练习做准备。)
④小结:100 个 1 厘米就是 1 米,所以 1 米 = 100 厘米,(板书:1 米 = 100 厘米),米也可以用字母 m 来表示。
(3)认一认:认识米尺
观察米尺,说说米尺上有什么?再次加深理解 1 米 = 100 厘米。
【设计意图】
对于 1 米的初步认识,分为三步:
第一步:想一想。由学生已有对 1 厘米的认识,想象 1 米长度,也就是 100 个 1 厘米,让学生初步感受 1 米(100 个 1 厘米)与 1 厘米(1 个 1 厘米)从量上的差距。
第二步:动手操作,直观感知。通过摆小棒的活动,由已经认识的单位 “厘米” 引出新的单位 “米”——1 根小棒长 1 厘米,100 根这样的小棒接起来就是 1 米,既认识了米,又揭示了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
第三步:借助米尺,加深认识。 通过米尺的认识,了解更多测量工具,更准确的认识 1 米的长度,并进一步了解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
2. 体会 1 米
(1)估一估:剪艺 PK 赛。
①要求: 小组合作,2 人扯住彩带的两端,其余同学商议剪出 1 米长的彩带。 比一比,哪一组剪的彩带长度最近接 1 米。
②黑板展示,通过测量得出最终获胜小组, 并由获胜小组交流自己的方法。
③小结:教师对获胜小组进行鼓励,表扬学生的目测能力。
④判断开课说的印象中的 1 米,哪些是不对的。
(2)找一找:几个是 1 米。
①学生手中拿出教师提前发好的相同的笔来思考:几支笔的长度大约是 1 米?
②学生根据手中的笔进行估计。
③学生用相同的笔实际在黑板上摆一摆,最终摆出 7 支铅笔的长度大约是 1 米,表扬估测准确的学生。
④小组合作:找一找身边的物品,想想几个这样的物品长大约是 1 米,再实际量一量。
(3)测一测:巧测身上的 1 米。
①要求:用手中的软米尺测量同桌身上从哪到哪的长度大约 1 米。
②学生汇报:
预设:
A.横着测量身上的 1 米。
B.竖着测量身上的 1 米。
1 米大约从脚到同学的什么地方,做标记。
思考:同样是 1 米,为什么不同同学标记的地方不一样呢?(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发现身高不同,1 米所处的位置也不一样。1 米无论在哪里,它的长度都是固定不变的。)
C.体验 1 米还可以测量身体围度大约是几圈,如胸围,头围,腰围等。
【设计意图】
通过三个活动,逐步让学生体会 1 米的实际意义,并在不断体验的基础上,积累学生的实践经验,从而建立 1 米的量感。
活动一,在认识 1 米长度的基础上,利用游戏 PK,激发学生的兴趣,并通过实际估一估、剪一剪、量一量,体会 1 米的实际意义,促进 1 米量感的形成。
活动二,在刚才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初步体会了 1 米的实际意义之后,找找身边的物品,想想几个物品长度大约是 1 米。学生在多种情境下,再一次体会 1 米的实际意义,从而加深对 1 米量感的体验。
活动三,通过巧测 1 米的活动,让学生体会横向 1 米的长度、纵向 1 米长度,还可以曲向 1 米的长度,通过各种的测量活动,逐步积累学生的实践经验,进而建立 1 米的量感。
三、探索应用(12 分)
1. 小游戏:长度碰碰碰。
(1)要求:7 人参加活动,每人手中各自拿着米尺,3 秒内自由组合成指定的长度。(2 米、4 米)
(2)找找教室里哪些物品长度大约是 2 米?(4 米?)
(3)组合 7 米时,正好是教室的长,回想《教室有多长》这节课,当时测量教室有多长?
(4)学生说出之前测量的不同结果。
(5)思考:
①教室长度不变,为什么数据不同?
②测量教室的长度用学过的哪个长度单位更合适?
2. 练一练,填上合适的单位。
(1)出示题目:想一想,填 “厘米” 还是 “米”
门高约 2( ) 一拃长约 15( )
黄瓜长约 20( ) 橡皮长约 3( )
李老师身高约 175( ) 树高 10( )
(2)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订正时,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设计意图】
1. 在体会 1 米的实际意义后,利用小游戏,学生通过合作,体会几米的长度。在碰成 7 米时,正好是量得教室的长,与学生已有的认识进行对比,感受 “米” 这个长度单位产生的必要性,并了解测量较长的长度时,用 “米” 更合适, 加深理解 “厘米” 与 “米” 的区别。
2. 通过填空练习,学会选择恰当的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进一步体会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对这两个长度单位所能表示的实际大小形成清晰的表象。
四、巩固练习(10 分)
1. 谁剪的绳子 1 米长?
出示题目:淘气、笑笑和奇思也参加了剪艺大 PK, 都剪一根 1 米长的绳子,各位小评委来看看究竟谁剪的绳子才是 1 米长?
【设计意图】
学生可以通过直观数格子的方法,了解 10 个 10 厘米是 100 厘米,也就是 1 米,加深米与厘米之间关系的理解,而且可以了解物体的长度与它的粗细、形状无关。
2. 修改日记
9 月 6 日 星期一 晴
今天是星期一,早上我洗完脸后,用 60 米长的毛巾擦脸。
来到学校后,我们进行了升旗仪式,在全校同学的注目下,国旗升上了高约 8 厘米的旗杆。语文课上,我用长约 17 米的铅笔,在 80 厘米高的课桌上,工工整整写了一页生字。
【设计意图】
长度单位的使用错误把这篇日记变成了 “小笑话”,学生在幽默的氛围中,体会恰当选择单位名称的重要性,而且在改的过程中,再次体会 1 米与 1 厘米的实际意义。
五、回顾小结 (1 分)
学生交流回顾
【设计意图】
学生回顾学习的主要内容,通过交流再次体会测量长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3年前 回复了 庞丽娜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秋】 辽宁大连基地 庞丽娜 2 上 《1 米有多长》 |
团队磨课照片:
3年前 回复了 庞丽娜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秋】 辽宁大连基地 庞丽娜 2 上 《1 米有多长》 |
二稿反思:
在一稿的基础上,我们对于细节的处理更为细致,因为要面对的是二年级的孩子,所以细节很关键,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感受 1 米量感的体验,进行了修改,同时也结合论坛中老师们的提议,增加了生活中 1 米的内容,但是在后期研讨和试教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1、 生活中的 1 米感知出现重复,在开课时,初步了解学生对于 1 米的了解,就问过学生你印象中的 1 米有多长,由于学生的年龄较小,都会想到用生活中 1 米长的物品来做比较,而在二稿中想再丰实一下生活中的 1 米感知,所以在剪艺 PK 赛后,学生通过认识 1 米的长度,并能初步估计 1 米,初步有了 1 米量感后,就设计了让学生找找生活中的 1 米,这与开课时的设计有所重复,虽然问题不同,但学生的答案却是相同的,就失去了这个再次体会生活中 1 米的意义,所以在终稿中,让学生在有了初步 1 米量感后,再次回想开课时,学生对于 1 米的印象,因为学生是在没学习 1 米之前,对于 1 米的了解,所以可能会产生偏差,而在认识了 1 米后,又对 1 米有了初步的量感,再来看看开课时的 “例子”,让学生来判断、来感受是对是错,这样能让学生对于 1 米的实际长度有更深的了解。
2、 在找一找,几个是 1 米的设计中,在学生实际摆一摆几支笔是一米,再指定摆摆数学书,之后再摆其他物品时,这也有点重复,而且会耽误很多时间,所以在学生板演几支笔是 1 米后,直接小组合作, 找一找身边的物品,想想几个这样的物品长大约是 1 米,再实际量一量。
3年前 回复了 庞丽娜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秋】 辽宁大连基地 庞丽娜 2 上 《1 米有多长》 |
@13540779860 学生能在读笑话的过程中,哈哈大笑,其实就已经证明学生已经有对于 1 厘米和 1 米的感知,再通过讲一讲改一改,让学生再次体会米和厘米的区别,从而发展学生 1 米量感的培养。
3年前 回复了 庞丽娜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秋】 辽宁大连基地 庞丽娜 2 上 《1 米有多长》 |
@储著华 是的,学生在生活中对于 1 米也是有感知的,但是对于 1 米究竟有多长是模糊的,所以课堂上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积累经验,从认识 1 米到感受 1 米,再到实际的应用,对于 1 米的量感就在逐渐形成中。
3年前 回复了 庞丽娜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秋】 辽宁大连基地 庞丽娜 2 上 《1 米有多长》 |
@廖金萍666 学生年龄较小,所以要以学生的动手实践去感知去积累经验,从而发展学生 1 米量感。
3年前 回复了 庞丽娜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秋】 辽宁大连基地 庞丽娜 2 上 《1 米有多长》 |
教案二稿:
《1 米有多长》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1 米有多长》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在观察和测量活动中认识米,体会米的实际意义,初步建立 1 米的量感,掌握 1 米 = 100 厘米。
2. 能估测物体长度,能选择恰当的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3. 在测量活动中体会测量长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4. 通过估、测等活动,加深对 1 米的直观感知,逐步由生活经验转化为数学思考的经验。
教学重点:
初步建立 1 米的量感,掌握 1 米 = 100 厘米。
教学难点:
体会米的实际意义,能估测物体长度,并选择恰当的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学情分析:
通过上节课 “课桌有多长” 的学习, 学生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多数学生能联系生活实际,合理运用长度单位厘米。 为本课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此时再进行 “1 米有多长” 的教学,学生的心理准备和知识基础都已具备。学生对 “米” 并不陌生,生活中经常接触到,但是在具体 理解上还是有一定的难度,需要通过各种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充分感知 “米” 这一长度单位到底有多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2 分钟)
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长度单位 —— 厘米。 想一想 1 厘米大约有多长?
2.过渡引导:还知道有哪些长度单位?
3.出示课题,学生凭借已有经验举例 1 米有多长。
【设计意图】
1. 通过复习 1 厘米的具体长度,引发对新的长度单位的探索,通过 1 厘米具体长度的回顾也为 1 米的认识奠定基础。
2. 初步了解学生对于 “1 米” 长度的已有经验,为正确认识 1 米有多长提供素材,并通过延迟评价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学习与体验机会。
二 、初步感知(15 分)
1. 认识 1 米
(1)想一想:拿出 1 厘米学具,想象 100 个 1 厘米拼起来,也就是 1 米的长度。
(2)摆一摆:摆出 100 个 1 厘米,实际拼起来感受 1 米的长度。
①要求:小组合作,在给出的直线板上依次边数边拼,看看 2 分钟能摆出多少厘米。
②学生汇报:1 分钟摆了多长。
③学生发现每个组都没有摆出 1 米的长度,那么可以合作一起拼出 1 米长。
在黑板上,利用已经摆出的长度,小组合作拼接成 1 米。
预设:拼不够 1 米时,不断加深理解 100 个 1 厘米拼起来的长度才是 1 米
拼超过 1 米时,此时是多长?(初步了解超过 1 米,又不满整米时的表示方法,为下节课和后续练习做准备。)
④小结:100 个 1 厘米就是 1 米,所以 1 米 = 100 厘米,(板书:1 米 = 100 厘米),米也可以用字母 m 来表示。
(3)认一认:认识米尺
观察米尺,说说米尺上有什么?再次加深理解 1 米 = 100 厘米。
【设计意图】
对于 1 米的初步认识,分为三步:
第一步:想一想。由学生已有对 1 厘米的认识,想象 1 米长度,也就是 100 个 1 厘米,让学生初步感受 1 米(100 个 1 厘米)与 1 厘米(1 个 1 厘米)从量上的差距。
第二步:动手操作,直观感知。通过摆小棒的活动,由已经认识的单位 “厘米” 引出新的单位 “米”——1 根小棒长 1 厘米,100 根这样的小棒接起来就是 1 米,既认识了米,又揭示了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
第三步:借助米尺,加深认识。 通过米尺的认识,了解更多测量工具,更准确的认识 1 米的长度,并进一步了解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
2. 体会 1 米
(1)估一估:剪艺 PK 赛。
①要求: 小组合作,2 人扯住彩带的两端,其余同学商议剪出 1 米长的彩带。 比一比,哪一组剪的彩带长度最近接 1 米。
②黑板展示,通过测量得出最终获胜小组, 并由获胜小组交流自己的方法。
③小结:教师对获胜小组进行鼓励,表扬学生的目测能力。
④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大约是 1 米。
(2)找一找:几个是 1 米。
①学生手中拿出教师提前发好的相同的铅笔来思考:几支铅笔的长度大约是 1 米?
②学生根据手中的笔进行估计。
③学生用相同的笔实际在黑板上摆一摆,最终摆出 7 支铅笔的长度大约是 1 米,表扬估测准确的学生。
④思考:几本数学书的长度大约是 1 米?
⑤学生根据手中的数学书进行估计,之后小组合作实际摆一摆。
⑥小组合作:找一找身边的物品,想想几个这样的物品长大约是 1 米,再实际量一量。
(3)测一测:巧测身上的 1 米。
①要求:用手中的软米尺测量身上从哪到哪的长度大约 1 米。
②学生汇报:
预设:
A.横着测量身上的 1 米。
B.竖着测量身上的 1 米。
1 米大约从脚到同学的什么地方,做标记。
思考:同样是 1 米,为什么不同同学标记的地方不一样呢?(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发现身高不同,1 米所处的位置也不一样。1 米无论在哪里,它的长度都是固定不变的。)
C.体验 1 米还可以测量身体围度大约是几圈,如胸围,头围,腰围等。
【设计意图】
通过三个活动,逐步让学生体会 1 米的实际意义,并在不断体验的基础上,积累学生的实践经验,从而建立 1 米的量感。
活动一,在认识 1 米长度的基础上,利用游戏 PK,激发学生的兴趣,并通过实际估一估、剪一剪、量一量,体会 1 米的实际意义,促进 1 米量感的形成。
活动二,在刚才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初步体会了 1 米的实际意义之后,找找身边的物品,想想几个物品长度大约是 1 米。学生在多种情境下,再一次体会 1 米的实际意义,从而加深对 1 米量感的体验。
活动三,通过巧测 1 米的活动,让学生体会横向 1 米的长度、纵向 1 米长度,还可以曲向 1 米的长度,通过各种的测量活动,逐步积累学生的实践经验,进而建立 1 米的量感。
三、探索应用(12 分)
1. 小游戏:长度碰碰碰。
(1)要求:7 人参加活动,每人手中各自拿着米尺,3 秒内自由组合成指定的长度。(2 米、4 米)
(2)找找教室里哪些物品长度大约是 2 米?(4 米?)
(3)组合 7 米时,正好是教室的长,回想《教室有多长》这节课,当时测量教室有多长?
(4)学生说出之前测量的不同结果。
(5)思考:
①教室长度不变,为什么数据不同?
②测量教室的长度用学过的哪个长度单位更合适?
2. 练一练,填上合适的单位。
(1)出示题目:想一想,填 “厘米” 还是 “米”
门高约 2( ) 一拃长约 15( )
黄瓜长约 20( ) 橡皮长约 3( )
李老师身高约 175( ) 树高 10( )
(2)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订正时,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设计意图】
1. 在体会 1 米的实际意义后,利用小游戏,学生通过合作,体会几米的长度。在碰成 7 米时,正好是量得教室的长,与学生已有的认识进行对比,感受 “米” 这个长度单位产生的必要性,并了解测量较长的长度时,用 “米” 更合适, 加深理解 “厘米” 与 “米” 的区别。
2. 通过填空练习,学会选择恰当的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进一步体会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对这两个长度单位所能表示的实际大小形成清晰的表象。
四、巩固练习(10 分)
1. 谁剪的绳子 1 米长?
出示题目:淘气、笑笑和奇思也参加了剪艺大 PK, 都剪一根 1 米长的绳子,各位小评委来看看究竟谁剪的绳子才是 1 米长?
【设计意图】
学生可以通过直观数格子的方法,了解 10 个 10 厘米是 100 厘米,也就是 1 米,加深米与厘米之间关系的理解,而且可以了解物体的长度与它的粗细、形状无关。
2. 修改日记
9 月 6 日 星期一 晴
今天是星期一,早上我洗完脸后,用 60 米长的毛巾擦脸。
来到学校后,我们进行了升旗仪式,在全校同学的注目下,国旗升上了高约 8 厘米的旗杆。语文课上,我用长约 17 米的铅笔,在 80 米高的课桌上,工工整整写了一页生字。
【设计意图】
长度单位的使用错误把这篇日记变成了 “小笑话”,学生在幽默的氛围中,体会恰当选择单位名称的重要性,而且在改的过程中,再次体会 1 米与 1 厘米的实际意义。
五、回顾小结 (1 分)
学生交流回顾
【设计意图】
学生回顾学习的主要内容,通过交流再次体会测量长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3年前 回复了 庞丽娜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秋】 辽宁大连基地 庞丽娜 2 上 《1 米有多长》 |
一稿反思:
学生对于 “米” 这个单位并不陌生,生活中会经常接触到,家长们也会经常说到,比如测量孩子的身高、比如乘坐公交车、火车对于孩子身高都有要求,就连吃自助餐、去游乐场都会接触到 “米” 这个长度单位。但是 1 米究竟有多长,以及 1 米的实际意义,孩子其实仍然很模糊,所以本节课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由浅入深、层层递进,逐步认识米、体会米的实际意义。让学生在观察、想象、操作、比较、表达等各种学习活动过程中,丰富学生的体验,加深认识,发展学生的 “量感”。
但是从中我也发现一些问题:
1、“米” 这个长度单位,在日常中应用很广泛,而且学生身边很多物品长度都适合用 “米” 做单位,所以在学习这节课时,可以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多结合,让学生在体会 1 米实际意义的同时,回归生活,在生活中发展学生的量感。
2、“量感” 的发展需要学生经验的累积,需要学生亲眼看到亲自体会,逐渐形成的过程,所以在找找几个是 1 米的活动中,采用播放视频的方式,效果不佳,为了让视频画面容纳 1 米长的尺子,使得笔非常小,学生看不清,这样视觉冲击力就大大降低,而且视频播放,没有学生们亲自体会,效果好,所以在二稿中加以改正。
3、细节决定课堂效率。通过试讲,发现很多小细节直接影响到课堂效率,如摆一摆活动中,小组活动 1 分钟,学生只摆了 10 左右,所以需要的小组就很多,学生计算起来也很麻烦,这样无形中加大了不必要的麻烦,冲淡了课堂的重点。还有在剪艺大 PK 时,本来想同桌 2 人配合,但是彩带太长了, 1 人拿住彩带两端很难,就造成学生在目测时不准的情况。所以课堂上的每个细节都需要去推敲。
以上问题我也将在二稿中进行修改,制定适合学生的优化教案。
3年前 回复了 庞丽娜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秋】 辽宁大连基地 庞丽娜 2 上 《1 米有多长》 |
@13598069096 感谢老师的建议,我的这节课在巧测身上的 1 米这个环节和长度碰碰碰中,当碰成 2 米、4 米时,追问:教室里哪些物品长度大约是 2 米?/4 米?这两个地方与生活实际结合,可能略显单薄,所以采纳老师的建议,打算在剪艺 PK 赛后,学生们体会了 1 米的长度,对于 1 米量感有了一定认识,所以引发学生思考:生活中哪些物品长 1 米?让学生找找生活中 1 米长的物品,在学生能通过目测剪出 1 米长的彩带,说明学生对于 1 米量感已经有了一定感知,再与实际结合,让数学回归生活,在生活中再次发展学生量感体验。
3年前 回复了 庞丽娜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秋】 辽宁大连基地 庞丽娜 2 上 《1 米有多长》 |
@blueathena 学生对于 “米” 这个单位并不陌生,生活中会经常接触到,家长们也会经常说到,比如测量孩子的身高、比如乘坐公交车、火车对于孩子身高都有要求,就连吃自助餐、去游乐场都会接触到 “米” 这个长度单位。但是 1 米究竟有多长,以及 1 米的实际意义,孩子其实仍然很模糊,所以课堂上要通过各种活动,丰富学生的体验,加深认识,发展学生的量感。
3年前 回复了 庞丽娜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秋】 辽宁大连基地 庞丽娜 2 上 《1 米有多长》 |
教案一稿:《1 米有多长》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1 米有多长》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在观察和测量活动中认识米,体会米的实际意义,初步建立 1 米的量感,掌握 1 米 = 100 厘米。
2. 能估测物体长度,能选择恰当的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3. 在测量活动中体会测量长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4. 通过估、测等活动,加深对 1 米的直观感知,逐步由生活经验转化为数学思考的经验。
教学重点:
初步建立 1 米的量感,掌握 1 米 = 100 厘米。
教学难点:
体会米的实际意义,能估测物体长度,并选择恰当的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学情分析:
通过上节课 “课桌有多长” 的学习, 学生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多数学生能联系生活实际,合理运用长度单位厘米。 为本课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此时再进行 “1 米有多长” 的教学,学生的心理准备和知识基础都已具备。学生对 “米” 并不陌生,生活中经常接触到,但是在具体 理解上还是有一定的难度,需要通过各种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充分感知 “米” 这一长度单位到底有多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2 分钟)
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长度单位 —— 厘米。 想一想 1 厘米大约有多长?
2.过渡引导:还知道有哪些长度单位?
3.出示课题,学生凭借已有经验举例 1 米有多长。
【设计意图】
1. 通过复习 1 厘米的具体长度,引发对新的长度单位的探索,通过 1 厘米具体长度的回顾也为 1 米的认识奠定基础。
2. 初步了解学生对于 “1 米” 长度的已有经验,为正确认识 1 米有多长提供素材,并通过延迟评价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学习与体验机会。
二 、初步感知(15 分)
1. 认识 1 米
(1)想一想:拿出 1 厘米学具,想象 100 个 1 厘米拼起来,也就是 1 米的长度。
(2)摆一摆:摆出 100 个 1 厘米,实际拼起来感受 1 米的长度。
①要求:小组合作,在给出的直线板上依次边数边拼,看看 1 分钟能摆出多少厘米。
②学生汇报:1 分钟摆了多长。
③学生发现每个组都没有摆出 1 米的长度,那么可以合作一起拼出 1 米长。
在黑板上,利用已经摆出的长度,小组合作拼接成 1 米。
预设:拼不够 1 米时,不断加深理解 100 个 1 厘米拼起来的长度才是 1 米
拼超过 1 米时,此时是多长?(初步了解超过 1 米,又不满整米时的表示方法,为下节课和后续练习做准备。)
④小结:100 个 1 厘米就是 1 米,所以 1 米 = 100 厘米,(板书:1 米 = 100 厘米),米也可以用字母 m 来表示。
(3)认一认:认识米尺
观察米尺,说说米尺上有什么?再次加深理解 1 米 = 100 厘米。
【设计意图】
对于 1 米的初步认识,分为三步:
第一步:想一想。由学生已有对 1 厘米的认识,想象 1 米长度,也就是 100 个 1 厘米,让学生初步感受 1 米(100 个 1 厘米)与 1 厘米(1 个 1 厘米)从量上的差距。
第二步:动手操作,直观感知。通过摆小棒的活动,由已经认识的单位 “厘米” 引出新的单位 “米”——1 根小棒长 1 厘米,100 根这样的小棒接起来就是 1 米,既认识了米,又揭示了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
第三步:借助米尺,加深认识。 通过米尺的认识,了解更多测量工具,更准确的认识 1 米的长度,并进一步了解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
2. 体会 1 米
(1)估一估:剪艺 PK 赛。
①要求:同桌合作,1 人扯住彩带的两端,1 人剪出 1 米长的彩带。比一比,哪一组剪的彩带长度最近接 1 米。
②黑板展示,通过测量得出最终获胜小组
③小结:教师对获胜小组进行鼓励,表扬学生的目测能力。
(2)找一找:几个是 1 米。
①学生手中拿出教师提前发好的相同的铅笔来思考:几支铅笔的长度大约是 1 米?
②学生根据手中的笔进行估计。
③教师播放视频(学生用相同的笔实际摆一摆,摆出 6 支铅笔的长度大约是 1 米),揭晓答案,表扬估测准确的学生。
④思考:几本数学书的长度大约是 1 米?
⑤学生根据手中的数学书进行估计,之后小组合作实际摆一摆。
⑥小组合作:找一找身边的物品,想想几个这样的物品长大约是 1 米,再实际量一量。
(3)测一测:巧测身上的 1 米。
①要求:用手中的软米尺测量身上从哪到哪的长度大约 1 米。
②学生汇报:
预设:
A.横着测量身上的 1 米。
B.竖着测量身上的 1 米。
1 米大约从脚到同学的什么地方,做标记。
思考:同样是 1 米,为什么不同同学标记的地方不一样呢?(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发现身高不同,1 米所处的位置也不一样。1 米无论在哪里,它的长度都是固定不变的。)
C.体验 1 米还可以测量身体围度大约是几圈,如胸围,头围,腰围等。
【设计意图】
通过三个活动,逐步让学生体会 1 米的实际意义,并在不断体验的基础上,积累学生的实践经验,从而建立 1 米的量感。
活动一,在认识 1 米长度的基础上,利用游戏 PK,激发学生的兴趣,并通过实际估一估、剪一剪、量一量,体会 1 米的实际意义,促进 1 米量感的形成。
活动二,在刚才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初步体会了 1 米的实际意义之后,找找身边的物品,想想几个物品长度大约是 1 米。学生在多种情境下,再一次体会 1 米的实际意义,从而加深对 1 米量感的体验。
活动三,通过巧测 1 米的活动,让学生体会横向 1 米的长度、纵向 1 米长度,还可以曲向 1 米的长度,通过各种的测量活动,逐步积累学生的实践经验,进而建立 1 米的量感。
三、探索应用(12 分)
1. 小游戏:长度碰碰碰。
(1)要求:7 人参加活动,每人手中各自拿着米尺,3 秒内自由组合成指定的长度。(2 米、4 米)
(2)找找教室里哪些物品长度大约是 2 米?(4 米?)
(3)组合 7 米时,正好是教室的长,回想《教室有多长》这节课,当时测量教室有多长?
(4)学生说出之前测量的不同结果。
(5)思考:
①教室长度不变,为什么数据不同?
②测量教室的长度用学过的哪个长度单位更合适?
2. 练一练,填上合适的单位。
(1)出示题目:想一想,填 “厘米” 还是 “米”
门高约 2( ) 一拃长约 15( )
黄瓜长约 20( ) 橡皮长约 3( )
李老师身高约 175( ) 树高 10( )
(2)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订正时,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设计意图】
1. 在体会 1 米的实际意义后,利用小游戏,学生通过合作,体会几米的长度。在碰成 7 米时,正好是量得教室的长,与学生已有的认识进行对比,感受 “米” 这个长度单位产生的必要性,并了解测量较长的长度时,用 “米” 更合适, 加深理解 “厘米” 与 “米” 的区别。
2. 通过填空练习,学会选择恰当的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进一步体会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对这两个长度单位所能表示的实际大小形成清晰的表象。
四、巩固练习(10 分)
1. 谁剪的绳子 1 米长?
出示题目:淘气、笑笑和奇思也参加了剪艺大 PK, 都剪一根 1 米长的绳子,各位小评委来看看究竟谁剪的绳子才是 1 米长?
【设计意图】
学生可以通过直观数格子的方法,了解 10 个 10 厘米是 100 厘米,也就是 1 米,加深米与厘米之间关系的理解,而且可以了解物体的长度与它的粗细、形状无关。
2. 修改日记
9 月 6 日 星期一 晴
今天是星期一,早上我洗完脸后,用 60 米长的毛巾擦脸。
来到学校后,我们进行了升旗仪式,在全校同学的注目下,国旗升上了高约 8 厘米的旗杆。语文课上,我用长约 17 米的铅笔,在 80 米高的课桌上,工工整整写了一页生字。
【设计意图】
长度单位的使用错误把这篇日记变成了 “小笑话”,学生在幽默的氛围中,体会恰当选择单位名称的重要性,而且在改的过程中,再次体会 1 米与 1 厘米的实际意义。
五、回顾小结 (1 分)
学生交流回顾
【设计意图】
学生回顾学习的主要内容,通过交流再次体会测量长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3年前 回复了 庞丽娜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秋】 辽宁大连基地 庞丽娜 2 上 《1 米有多长》 |
选课思考:
《1 米有多长》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长度单位厘米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米的长度单位。本节课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由浅入深、层层递进,逐步认识米、体会米的实际意义。量感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经验积累的过程,所以本节课 通过多种实践活动,让学 生在观察、想象、操作、比较、表达等学习过程中,发展学生的 “量感”。
3年前 回复了 庞丽娜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秋】 辽宁大连基地 庞丽娜 2 上 《1 米有多长》 |
活动主题解读:
本次活动主题为 “学会学习 —— 发展学生‘量感’的学习方式探索”, 关键词 “学会学习 “、“量感”。
“学会学习” 主要就是以学生为本,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从过去课堂关注教师的教转变为关注学生的 “学”, 一切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真正读懂学生,让学生亲自实践、亲身经历。
量感是人们的视觉、触觉等感官对数和量的感知,在一定程度上是思维的产物。因此,量感的体验和建立更多地依赖于经验的积累和理性的叠加。
所以教师应基于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发展水平,精心设计,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比较、感受中,发展量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丰富体验、加深认识、学会估测。
3年前 回复了 庞丽娜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秋】 辽宁大连基地 庞丽娜 2 上 《1 米有多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