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u Ting

Wu Ting

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第 6852 号会员,加入于 2021-04-09 11:54:59 +08:00
10 G 0 S 0 B
Wu Ting 的最新回复

《铅笔有多长》这节课的设计非常好,通过动脑找一找,加深对分米、毫米的认识,抽象出 1 分米、1 厘米的长度,在头脑中形成表象。通过填一填,巩固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关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安老师在本节课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联系实际,教材内容,采用了以直观演示为主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观察思考、亲自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多种方法中探索新知。

本节课唐老师引导学生通过类比、猜想、验证的方法探索圆柱体的计算方法,同时也在操作活动中体会到了转化的思想。我想这样的课堂才算得上一节精彩的课堂。

生本课堂,坚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引导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操作活动中,让学生观察、分组讨论:每排个数、每层排数、层数是长方体的什么?长方体的长、宽、高与它的体积有什么关系,这是总结公式、理解公式的重要途径。为其点赞。

课堂上,学生经历了 “感知量 - 形成量感 - 发展量感” 的思维过程,学生对面积的理解也从刚开始的从模糊到清晰,然后逐步形成。

“量感” 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拥有的,需要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渗透,逐渐积淀学生的量感。如何培养,这就要求教师要注重教师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因为只有亲身经历,才会印象深刻。

何老师根据学生学情,对内容做了补充,使课堂更加丰富。学生通过实物直观地对比 12 小时计时和 24 小时计时,在活动中形成了对量 “时间” 的感知。

测量单位是抽象的概念,学生只有亲身经历发生、发展过程,才能积累有效数学经验,才能形成清晰的单位概念。

学生在本节课经历了估一估、摆一摆、量一量等活动,可以看出教师在教学设计中确实下了很大的功夫,让学生在操作中,形成表象,在不断的积累中,思维逐步抽象,发展学生量感。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循循善诱,让学生学得快,学得有趣,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做到了以生为本,让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增长技能。

老师设计的课堂练习层层递进,真正起到了检查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师教学效果的作用。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向王老师学习。

本节课学生通过动手摸一摸、比一比活动,体验 “面” 的真实存在,有效建立面积的表象和空间观念。再从物体表面抽象出封闭的平面图形,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化,学生对面积概念的理解也水到渠成。

吴老师借助生活经验感知计量单位,促进 “量感”。实验操作,让学生经历了体验、比较的过程,积累 “量感”, 通过思维的参与形成表象,建立 “量感。

贾老师第三稿的设计思路更加清晰了,给学生充分动手的机会,让学生在动手探究中,寓教于乐。

《教室有多长》一课学生用非标准单位测量教室的长度,初步培养了学生的度量意识,学会了度量的方法,能够用一定的方式表达和交流度量的结果,积累测量活动的经验,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

杨老师设计的课堂环节层层递进,条理清晰。学生通过摸一摸(感受面)、说一说(理解概念,区分周长)、涂一涂(封闭图形才有面积)、比一比(多种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等活动,真正掌握了知识。

如何让枯燥的面积单位换算变得有意思,沙老师的设计做到了,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的兴趣。

在数学教学中,“量感” 常常被忽略,如何在本节课中积累学生的量感,需要教师不断地探索和研究。

《买文具》是北师大二上第二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节课突出体现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认识人民币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只有在不断的探索和感受中才能真正掌握元、角、分之间得到换算关系。

周老师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量,为我们做了很好的示范。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孩子探究热情。

关于   ·   FAQ   ·   API   ·   我们的愿景   ·   广告投放   ·   感谢   ·   实用小工具   ·   137 人在线   最高记录 137   ·     选择语言  ·     选择编辑器
创意教育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ducation
VERSION: 2c477f2 · 8ms · UTC 07:42 · PVG 15:42 · LAX 00:42 · JFK 03:42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