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前 回复了 纳兹咩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秋】郑州金水基地 赵艺哲 3 上 《什么是周长》 |
赵老师这节课体现学生对认知的理解,由表及里,由形象到抽象。从指周长、找周长、说周长、描周长、猜周长、量周长等一系列活动中,丰富的体验逐步过渡到深刻本质。
3年前 回复了 纳兹咩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秋】郑州金水基地 赵艺哲 3 上 《什么是周长》 |
“数感” 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郭民提出了数感的六个要素 —— 数的意义、数的表示、数的关系、数的运算、数的估算和数的问题解。在这些要素中,“数的估算” 和 “数的问题解决” 本身都是对 “数量” 的估算和问题解决。比如,“数的估算” 就包含 “请你估计一下 1200 张纸有多厚”“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单位:一根黄瓜长约 20( )” 等问题。由于数是从量中抽象出来的,同时 “数感” 的定义中包含了数量和数量关系,因此许多研究者便对两者不作区分。 然而,如果把 “量感” 归为 “数感” 的一部分,则容易使师生忽略 “量感” 的重要性。随着对数字抽象程度的加深和计算熟练度的提高,学生对量的理解会逐渐远离,也容易忽略操作本身的数量含义,而这种 “量感” 的缺失不利于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若将 “量感” 作为一条学生发展中的主线,则会让教师在教学中更加重视 “数” 的现实意义,也会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从而培养 “用数学看待世界的眼光”。通过与 “数感” 内涵的对比,以及对国内外 “测量” 课程内容的分析。而 “量感” 就是指 “学生关于量的比较、运算和估计等方面的感悟”。
3年前 回复了 纳兹咩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秋】郑州金水基地 赵艺哲 3 上 《什么是周长》 |
首先 设计让学生用彩笔描出树叶和数学书封面的边线,帮助学生初步感知一周的长度,接着通过认一认、说一说等学生活动知道什么是树叶的周长、什么是图形的周长;再通过数一数、算一算学生活动,再头脑中逐步建立周长的表象。估测也是测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意识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鼓励学生使用不同的估测方法,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同时还要注重估测和实际测量结果进行对比,逐步提高能力。
3年前 回复了 纳兹咩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秋】郑州金水基地 赵艺哲 3 上 《什么是周长》 |
@纳兹咩 具身认知是指:“人的身体在认知的过程中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认知是通过身体的体验及其行为活动方式而形成。” 学生量感培养过程,不是纯粹的脑部思维活动,而是整个身体的全身心投入的过程,只有引发学生经历主体体验式的学习过程,才能让学生通过实感、实境、离线等具身认知方式身临其境地触碰量感,才能让量感培养落地生根。
3年前 回复了 纳兹咩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秋】郑州金水基地 赵艺哲 3 上 《什么是周长》 |
@纳兹咩 所谓 “量感” 是指视觉或触觉对各种物体的规模、程度、速度等方面的感觉,即对于物体的大小、多少、长短、粗细、方圆、厚薄、轻重、快慢、松紧等量态的感性认识。在数学领域中,人们对数感的研究相对丰富与深入,而对量感的研究则比较少。事实上,量感是数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数感的一种延伸。在实际生活中,量感是数感的一种具体化表现。量感的培养有助于学生理解量的概念、体会量的大小,加强对于数量的感知,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估算、估测能力。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发展学生的量感呢?一、重 “辨”,让学生在区别中建立量感 “辨” 指辨别、区分。建立量感的前提条件就是要让学生掌握不同量之间的区别,对不同的量建立清晰的概念。在教学完周长和面积后,部分学生由于缺乏量感,不仅对同一类型间的单位缺少感知,有的甚至将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混淆 二、重 “感”,让学生在体验中丰富量感 “感”,指在体验中感受,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共同参与,通过借助外界信息对其感官的刺激,获得对体积和体积单位的直接感觉,这是发展学生量感的必经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