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概念,理解概念环节的互动文本整理
1、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概念的建构需经多次反复,经历“建构—解构—重构”的过程。
2、百分数对学生来说是有了解的,为什么不让学生在尝试解读过程中来理解意义呢?
3、在学生体会了百分数的必要性,明白了读写法之后,出示了一些生活中的百分数。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用自己的语言说说每个情境中百分数的意义。
4、李敏老师是想呈现给学生一个概念的产生过程~~~
5、学生在这个过程 中体验到概念的产生的必要性,也是就是为什么会有百分数呢?为什么不用分数呢,这其中可能需要大家的思考 ~~
6、我设计的第二个环节便是如何感悟和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7、但即使教材不一样,教学模式也是可以互相借鉴的
8、所以不同的思路的顺序有所不同,但最终的教学目标是一致的
9、我觉得探讨式学习比直接引出更容易加深学生的记忆
10、探讨有时是为了让学生体会到百分数产生的必要~~~
11、我自从误打误撞进入这个群,实在受益匪浅。
12、刘勇老师说的好,有碰撞才有收获
13、学情不同可用不同的方式,不拘泥于教材。
.14、掌握意义后再应用百分数解决投球问题会更加理解意义的同时又能体会百分数的优越性
15、说解——说明
16、师追问:那是不是可以说解一学校的男生就只有52人
这里的追问很好
17、对 让学生理解单位1
18、师引导:照这样说下去,你可以把所有的情况都说完吗?仔细想一想,用怎样的一句话说可以简单地说出男生人数和全校人数之间的关系?李敏老师很重视数量间的“关系
19、这对于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非常好~~~也是在润物细无声盘的渗透着概念的形成过程 ~~~
20、前面学生通过交流,基本上可以说出每个百分数的意义,但此时并不等于学生已经牢固掌握,切实理解了概念,还需要及时引导学生对一些相关概念进行对比,分类,揭示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找出本质区别。不温不火,不急于下结论
21、辩而不争,欣赏李老师的大气。期待下文……
22、下面的分数中,哪些可以改写成百分数A%的形式?说出自己的想法。
(1)一吨煤重90/100吨,用去了80/100。
(2)一根电线长84/100米。
(3)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45/100。
对比辨析是概念教学的两大法宝
23、慢慢体会:分数既可以表示两个数相比的关系,也可以表示具体数量。虽然这些分数分母都是100,它们并不都是百分数。只有当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时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百分数,凸显了“百分数表示两个数相比的关系。”这一内涵。
已有经验与新经验的结合~~
24、李老师这个设计好!拓展了分数相比关系
25、借用图形,促使概念清晰化。
这是我见到最有创意的一个学习百分数的策略~
26、百分数的根在分数上 分数的去量纲特性 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 根在以前分数中的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 教学时 又要注意与比的联系 与比结合教学反过来能促进学生对百分数的理解 教材中关于百分数的定义后面跟的也叫百分率 百分比 虽然不起眼 但是提醒我们的教学
27、这是集合~~应该不是我理解的图形……大家认为呢
28、也许图形这个词语有点欠缺,但可以给我们整理概念间的关系一个启示,
29、大家觉得学生理解集合吗?你说集合他们明白吗?呵呵,我只是想说的通俗一点
30、首先我对分数与百分数之间的关系 用这样的韦恩图表示是否科学 留有存疑
31、对于静心老师提出的这个问题,我会继续学习与研究。如有不妥,肯定会及时改正
32、韦恩图是学生很难理解的,本来想形象理解,反而增加难度
32、李敏老师后半段蛮精彩,也就是关于练习这部分,以及在基本概念的基础上的延伸和拓展,特别是对分数与百分数差异的辨析,给人印象蛮深刻,但是对与基本概念的推导与辨析,比较含混,概念的建构不够到位,
可以进一步交流~~关于前半部分~~~其价值不是大家习惯的,我们一会回顾交流一下
33、老醉老师提示的很好,其实我在整理材料的过程中也有类似的感觉,让学生感悟百分数的意义主要是在交流中体会,但这个交流的过程很难给大家完整的呈现出来,只是简单的介绍了我的思路。
34、当然,每个人上课的侧重点不一样,可以理解,这就是教师对教材的处理艺术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