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探索、发现数学的乐趣
现在注册
已注册用户请  登录
主题样式选择
默认主题样式 ✅
知乎主题样式 
石妍
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  展示大赛-2022

【2022春】河南郑州惠济基地(二) 石妍 5下 《体积单位》

  •  
  •  
    石妍 · 2年前 · 226 次点击 
    这是一个创建于 826 天前的主题,其中的信息可能已经有所发展或是发生改变。

    尊敬的各位专家、教育战线上的同仁们:大家好!我是来自河南省郑州市惠济区艺术小学的石妍,感谢组委会为我们提供新世纪数学这一平台,让我们一起学习、交流、探讨,相信有你们的引领示范作用,我们的教育教学水平肯定会有一个质的飞跃!本次活动我和将我的团队肖仪彬老师、刘玉慧老师以及田志豪老师围绕 “数学符号意识的培养” 为主题,选择参赛的内容是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二课时《体积单位》, 我们一定会努力钻研教材,拿出最好的设计方案。欢迎各位专家、同仁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教材图片:https://bbs.xsj21.com/t/2115#r_125204

    活动主题解读: https://bbs.xsj21.com/t/2115#r_125582

    选课思考: https://bbs.xsj21.com/t/2115#r_125583

    教案一稿设计:https://bbs.xsj21.com/t/2115#r_125584

    工作分工:https://bbs.xsj21.com/t/2115#r_133582

    一稿反思: https://bbs.xsj21.com/t/2115#r_138522

    教案二稿: https://bbs.xsj21.com/t/2115#r_134072

    二稿反思: https://bbs.xsj21.com/t/2115#r_138531

    教学设计三稿:https://bbs.xsj21.com/t/2115#r_135680

    团队磨课图片:https://bbs.xsj21.com/t/2115#r_138557

    教案终稿: https://bbs.xsj21.com/t/2115#r_140059

    课堂实录视频: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oT4y1a7ze?spm_id_from=333.999.0.0

    226 次点击  ∙  2 人收藏  
      Tweet Weibo 忽略主题 
    71 条回复   2022-05-24 21:42:18 +08:00
    刘玉慧
    刘玉慧2年前

    解决问题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的考验,但体积单位比较抽象,因此,这一课时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列举生活中的案例,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找出 1 立方厘米,1 立方分米的正方体。摸一摸,量一量,比一比,说一说等实践活动,学生真正是在亲身经历和体验下认识体积单位,从而在头脑中形成表象,有助于以后计算和估算物体的体积。

    刘玉慧
    刘玉慧2年前

    学生说一说身边哪些物体的体积是 1 立方米,1 立方分米,在 1 立方米的正方体中让学生依次进入,学习气氛达到高潮,教学效果良好,同时使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数学就在身边。这一教学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小组合作交流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参与尝试的兴趣。

    15290852220
    152908522202年前

    一、充分利用直观教学,帮助学生形成空间观念。 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具有很强的直观依赖性,而图形的外显性属性特征比较容易感知,所以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直观教具,调动学生的感官,通过触摸、测量、类比等学习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并建立 1 厘米 3、1 分米 3、1 米 3 的实际大小的体积观念,从而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表象,积累经验,有助于以后计算和估算物体的体积。另外,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将三个体积单位结合起来进行对比,并列举生活中的实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活动中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5290852220
    152908522202年前

    二、注重学习方法的迁移。 在认识三个常用的体积单位的新知教学中,采用分层推进的教学策略。首先引导学生摸一摸、量一量、比一比、举例子,认识并学习 1 厘米 3。然后将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利用认识 1 厘米 3 的方法在小组内自主活动,认识 1 分米 3,最后认识 1 米 3。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参与尝试的兴趣。

    石妍
    石妍2年前

    活动主题解读:

    一、符号意识的界定

    从一般意义上说,所谓符号就是针对具体事物对象而抽象概括出来的一种简略记号或代号。数字、字母、图形、关系式等构成了数学的符号系统。符号意识是学习者在感知、认识、运用数学符号方面所做出的一种主动性反应,它也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倾向。

    符号意识是小学生的一个重要核心素养,应受到小学数学教育的足够重视,《新课程标准》(2022 版)指出:符号意识主要是指能够感悟符号的数学功能,知道符号表达的现实意义;能够初步运用符号表示数量、关系和一般规律;知道用符号表达的运算规律和推理结论具有一般性;初步体会符号的使用是数学表达和数学思考的重要形式。符号意识是形成数学抽象能力和逻辑推理的经验基础。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应当经历 “具体案例→个性化表达→数学化表达” 的渐进过程。符号是比较抽象的概念,只有学生亲身体验了符号与文字互相转变的过程,寻找符号存在的意义,感受其魅力,才能更好地发展符号意识。

    小学生的数学符号意识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认识常见的数学符号,理解符号的内涵和意义;(2)能够鉴赏数学符号的精美及魅力,进而体会数学的美;(3)自觉运用符号去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观念);(4) 在具体情境中具有选择合理符号的预感,选择最恰当的符号;(5)具有识别符号信息,并能正确运用符号去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力)

    二、 培养 符号意识的途径

    小学阶段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将无时无刻不与符号打交道。所以,发展学生的符号意识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符号意识的培养重在培养学生对符号的敏感获取和理解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知识结构构架,

    (1)利用已有经验,结合现实情境,引发符号意识。

    符号意识的培养需要坚实的经验为基础。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符号并不是上小学才开始接触的,在生活中他们就已经对符号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是,他们并不会将其上升到 “符号” 的意义。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些经验,结合现实情境,增强学生的符号意识。教学中,应促进学生在交流、分享的过程中积累经验,学习符号化的多种途径,允许个性化地表示符号,逐步体会 “符号化” 的优越性,感受符号在理解和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价值。

    (2)了解符号历史,挖掘深层含义,建立符号意识

    数学符号的产生和发展是一部动人的历史,每一个数学符号的背后都有一个令人感动的故事。对于符号意识的培养,要经历从最初的读懂,会用到能操作符号进行运算和推理,再到形成运用符号思考的思维方式。即要循序渐进,逐步深入,在符号技能的形成过程中,学生逐步形成主动使用符号的心理倾向。

    (3)借助数学问题,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符号意识

    符号化思想渗透的最终目的是要求学生能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符号去表达数学内容。符号意识的培养仅靠一些单纯的推演训练和模仿记忆是难以达到预期效果的。因此,教师要注意设计一些利于用符号分析研究的问题,鼓励学生运用符号表示后去思考研究,让学生发现符号化思想方法能够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更好地感悟符号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本质,看到符号化思想方法的价值所在。因此,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只是单纯地运用课本知识,还要鼓励学生注意对身边事物的观察,从生活中感受到符号的重要性。在此过程中,增强学生的符号意识,提高从具体情境中抽象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用符号表示的能力。

    总之,学生具有了良好的符号意识,就能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真正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石妍
    石妍2年前

    选题思考:本课内容是北师大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长方体(二)的第二课的第一课时内容,本课内容是在认识了体积与容积的基础上进行的,体积单位是比较抽象的概念,为丰富学生的感

    性认识,加强学生对体积单位实际意义的理解,教科书设计了层层递进的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认识常见的体积单位;第二个问题是通过 “做体积单位” 的活动,体会 1cm³、1dm³、1m³ 的实际大

    小; 第三个问题是举例说明生活中体积单位是 1cm³、1dm³、1m³ 的物品,进一步体会体积单位的实际意义。

    石妍
    石妍2年前

    《体积单位》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教育部审定 2013 义务教育教科书

    内容来源: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

    单元主题:长方体(二)

    课 时:共 6 课时,第 2 课时

    授课对象:五年级学生

    设 计 者:石妍 / 郑州市惠济区艺术小学

    目标确定的依据

    1. 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通过实例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意义 (2)体验某些实物(如土豆等)体积的测量方法。 2.教材分析 《体积单位》是北师大版教材(五)年级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长 度单位、体积、容积)的基础上实行教学的,为学生今后学习(正方形、长方 形、圆柱和圆锥的体积)打下基础。教材安排了认一认、做一做、看一看的数 学活动,结合学生的自主探索,引导学生理解 1 立方厘米、1 立方分米、1 立方 米。

    3.学情分析 学生在生活中也经常能够接触到体积单位,同时又学习了长度单位、 面积单位已具备学习本课的条件。

    学习目标:

    1. 认识体积单位立方厘米、立方分米 、立方米

    2. 在操作交流中感受立方厘米、立方分米 、立方米的实际意义,发展空间观念

    3. 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评价任务

    评价任务: 1. 学生能认识体积单位立方厘米、立方分米 、立方米

    2. 学生通过在操作交流中感受立方厘米、立方分米 、立方米的实际意义,发展空间观念

    3.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评价任务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体积单位

    教学重点 认识体积单位

    教学难点 感受体积的实际意义

    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观察、讨论、交流、归纳。

    教具准备 课件, 1 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1 立方分米的正方体,一米的绳子

    教学课时 1 课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引出问题

    1. 出示下列物品放在讲台上:一个小正方体、粉笔盒、铅笔盒

    2. 请按体积的大小将它们排列起来

    学生活动 复习长度单位、面积单位。

    介绍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

    1. 认识并体验 1 立方厘米。

    (1)通过体验与交流,明确 1 立方厘米的概念。介绍 1 立方厘米的字母表示。 请大家仔细观察,再动手量一量,你发现了什么? 小组同学体验、观察、交流,教师巡视。 总结出:棱长为 1 厘米的小正方体,它的体积就是 1 立方厘米。 记作:1 厘米 3 用字母表示: 1cm3

    (2)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是 1 立方厘米。

    (3)下列图形都是用 1cm3 的正方体搭成的,分别求出它们的体积。

    2. 认识并体验 1 立方分米。

    (1)根据 1 立方厘米的概念,猜一猜什么样的正方体体积是 1 立方分米吗? 总结:棱长为 1 分米的正方体,它的体积就是 1 立方分米。记作:1 分米 3 用字母表示: 1dm3

    (2)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是 1 立方分米 (粉笔盒的体积,魔方的体积,一块豆腐的体积等)。

    3. 认识并体验 1 立方米。

    (1)同学们能猜一猜什么样的正方体体积是 1 立方米吗? 总结:棱长是 1 米的正方体体积是 1 立方米。记作:1 厘米 3 用字母表示: 1m3

    (2)1 立方米究竟有多大? 师生合作,搭建一个 1 立方米的空间,观察 1 立方米有多大,并请几名同学钻到里面试一试。

    学生观察、思考并回答

    (在比较判断的活动中,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了解比较立体图形体积大小的方法,为认识体积单位作铺垫。 )

    体验交流 简单应用

    1. 再次出示课前的物品,说出它们的体积单位。

    2. 展示生活常见的物体并填写合适的单位。

    同学们拿出 1 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用手比一比,初步感受 1 立方厘米的大小。

    通过动手摆、观察、交流,求体积。

    学生用手比一比 1 立方分米有多大的空间,再找一找,。

    猜想 1 立方米是多大

    师生合作 通过谈话介绍,让学生知道常用体积单位有哪些。

    学生通过体验、观察与交流,经历由已知出发、经过自己的努力或与同伴合作获得对新知识的理解,学生利用模型初步感知 1 立方厘米的大小。 结合熟悉的实物进一步体会 1 立方厘米的大小,建立 1 立方厘米的空间观念。

    教师说明,使学生初步感知 1 立方分米的大小。 通过用手比和用生活中熟悉的实物体会 1 立方分米的大小,建立 1 立方分米的空间观念。

    给学生利用已有知识经验进行知识创新的机会,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搭 1 立方米的空间、实际站人,围立方米的活动中,建立 1 立方米的空间观念。

    联系实际 巩固新知

    学完了这一课,一起写日记,屏幕出示:(填空题)

    独立思考完成 考查学生能否把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所学的知识联系起来

    课后延伸

    出示杯子、油桶等容器的图片 所容纳物体的体积,通常叫做什么?容积的单位又是什么呢? 学生一起完成 (回归生活,让课堂与生活紧密相联)

    课堂小结

    学完这节课,同学们的收获是什么?与大家分享一下(引导学生自主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

    板书设计

    体积单位 立方厘米()

    立方分米()

    立方米()

    刘玉慧
    刘玉慧2年前❤️1

    1、充分利用直观教学,帮助学生形成空间观念。 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具有很强的直观依赖性,比较容易感知的是图形的外显性属性特征。所以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直观教具,调动学生的感官,通过触摸、测量、类比等学习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并建立 1 立方厘米、1 立方分米、1 立方米的实际大小的体积观念。学生真正是在亲身经历和体验下认识体积单位,从而在头脑中形成表象,积累经验,有助于以后计算和估算物体的体积。 2、注重学习方法的迁移。 在认识三个常用的体积单位的新知教学中,采用了分层推进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通过摸一摸、量一量、比一比、举个例子等学习活动,认识并学习 1 立方厘米。然后将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利用认识 1 立方厘米的方法在小组内自主活动,认识 1 立方分米,最后认识 1 立方米。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其参与尝试的兴趣。

    石妍
    石妍2年前
    体积单位分工				
    				
    组别	负责人	负责工作	职责 / 标准	
    			共有职责	
    上课老师	石妍	PPT 设计,三稿教学设计,试课,磨课,录课,后期录课视频制作,新世纪论坛教学设计,反思等各项资料上传。	试课,磨课,准备答辩	
    答辩老师	肖仪彬	试课,答辩,收集过程中的研讨,磨课等活动记录,美篇等。		
    答辩老师	刘玉慧	试课,答辩,问题稿撰写,制定答辩 PPT,背诵,答辩。		
    答辩老师	田志豪	试课,答辩,问题稿撰写,制定答辩 PPT,背诵,答辩。		
    	时间	4.8 教研并设计二稿		
    		4.11 上午肖义彬老师试课,下午研讨改进二稿上传		
    	4.13 上午	刘玉慧老师试课		
    	4.15 上午	集体教研完成三稿		
    	4.18 上午	田志豪老师试课		
    	4.22 下午	研讨出最终稿		
    	4.25 上午	石妍录课上传资料		
    	5.5	准备答辩		
    石妍
    石妍2年前

    《体积单位》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教育部审定 2013 义务教育教科书 内容来源: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

    单元主题:长方体(二)

    课 时:共 6 课时,第 2 课时

    授课对象:五年级学生

    设 计 者:石妍 / 郑州市惠济区艺术小学

    目标确定的依据

    1. 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通过实例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意义

    (2)体验某些实物(如土豆等)体积的测量方法。

    2.教材分析 《体积单位》是北师大版教材五年级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体积、容积)的基础上实行教学的,为学生今后学习(正方形、长方形、圆柱和圆锥的体积)打下基础。教材安排了认一认、做一做、看一看的数学活动,结合学生的自主探索,引导学生理解 1 立方厘米、1 立方分米、1 立方米。

    3.学情分析 学生在生活中也经常能够接触到体积单位,同时又学习了长度单位、 面积单位已具备学习本课的条件。

    学习目标:

    1. 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感知 1 立方厘米、1 立方分米、1 立方米的实际大小。

    2. 通过想一想、看一看、摸一摸、量一量、比一比、做一做、 说一说等学习活动,理解体积单位的实际意义, 建立 1 立方厘米、1 立方分米、1 立方米的空间观念。

    3. 通过对体积单位的探索,感受生活中的数学,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类比迁移学习和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评价任务:

    1. 学生能认识体积单位立方厘米、立方分米 、立方米

    2. 学生通过在操作交流中感受立方厘米、立方分米 、立方米的实际意义,发展空间观念

    3.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评价任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引出问题

    1. 回顾长度单位。师:(在黑板上画一条线段)哪位同学能测量一下它的长度? 学生测量。 师:刚才在测量线段长度时用到了哪个单位?除厘米外,你们还知道哪些长度单位?

    2. 回顾面积单位。师:(出示一张正方形纸)要想知道这个正方形有多大, 就要知道正方形的什么?师:已知正方形的边长是 20 厘米,请和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师:除平方厘米外,你们还知道哪些面积单位?(先在小组内 说一说,再全班交流)

    3. 导入新课。师:(出示一个长方体包装盒)我们要计量它的大小,就要用到新的计量单位,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究的 “体积单位”。(板书课题)

    4. 展示本节课学习目标:

    (1)认识常用体积单位;

    (2)感知 1 立方厘米、1 立方分米、1 立方米的实际大小。

    探索新知

    1. 认识并体验 1 立方厘米。

    (1)通过体验与交流,明确 1 立方厘米的概念。介绍 1 立方厘米的字母表示。 请大家仔细观察,再动手量一量,你发现了什么? 小组同学体验、观察、交流,教师巡视。 总结出:棱长为 1 厘米的小正方体,它的体积就是 1 立方厘米。 记作:1 厘米 3 用字母表示: 1cm3

    (2)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是 1 立方厘米。

    2. 认识并体验 1 立方分米。 师:多大是 1 立方分米呢?想不想知道?(出示学具 1 立方分米)这就是 1 立方分米,请在你们的学具中找出 1 立方分米,并交流你对 1 立方分米的认识。生 1:棱长是 1 分米的正方体,它的体积是 1 立方分米,记作 1 分米 3 或 1dm3。生 2:1 立方分米比 1 立方厘米大。生 3:我能用手势表示出 1 立方分米(学生手势表示,就像两手捧着一个大大的苹果)。师:你能说出我们身边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是 1 立方分米吗?

    3. 认识并体验 1 立方米。

    (1)同学们能猜一猜什么样的正方体体积是 1 立方米吗? 总结:棱长是 1 米的正方体体积是 1 立方米。记作:1 厘米 3 用字母表示: 1m3

    (2)1 立方米究竟有多大? 师生合作,搭建一个 1 立方米的空间,观察 1 立方米有多 学生观察、思考并回答 (在比较判断的活动中,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了解比较立体图形体积大小的方法,为认识体积单位作铺垫。 )

    体验交流 简单应用

    1. 再次出示课前的物品,说出它们的体积单位。

    2. 展示生活常见的物体并填写合适的单位。 同学们拿出 1 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用手比一比,初步感受 1 立方厘米的大小。 通过动手摆、观察、交流,求体积。 学生用手比一比 1 立方分米有多大的空间,再找一找。

    猜想 1 立方米是多大 师生合作 通过谈话介绍,让学生知道常用体积单位有哪些。

    学生通过体验、观察与交流,经历由已知出发、经过自己的努力或与同伴合作获得对新知识的理解,学生利用模型初步感知 1 立方厘米的大小。 结合熟悉的实物进一步体会 1 立方厘米的大小,建立 1 立方厘米的空间观念。

    教师说明,使学生初步感知 1 立方分米的大小。 通过用手比和用生活中熟悉的实物体会 1 立方分米的大小,建立 1 立方分米的空间观念。 给学生利用已有知识经验进行知识创新的机会,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搭 1 立方米的空间、实际站人,围立方米的活动中,建立 1 立方分米的概念。

    联系实际 巩固新知 学完了这一课,一起写日记,屏幕出示:(填空题) 独立思考完成 考查学生能否把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所学的知识联系起来 课后延伸 出示杯子、油桶等容器的图片 所容纳物体的体积,通常叫做什么?容积的单位又是什么呢? 学生一起完成 (回归生活,让课堂与生活紧密相联) 课堂小结 学完这节课,同学们的收获是什么?与大家分享一下(引导学生自主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

    板书设计

    体积单位

    立方厘米(cm3

    立方分米(dm3

    立方米(m3

    石妍
    石妍2年前

    《体积单位》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 教育部审定 2013 义务教育教科书

    内容来源: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

    单元主题: 长方体(二)

    :共 6 课时,第 2 课时

    授课对象: 五年级学生

    者: 石妍 / 郑州市惠济区艺术小学

    目标确定的依据

    1. 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通过实例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意义

    (2)体验某些实物(如土豆等)体积的测量方法。

    2.教材分析

    《体积单位》是北师大版教材五年级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体积、容积)的基础上实行教学的,为学生今后学习(正方形、长方形、圆柱和圆锥的体积)打下基础。教材安排了认一认、做一做、看一看的数学活动,结合学生的自主探索,引导学生理解 1 立方厘米、1 立方分米、1 立方米。

    3.学情分析

    学生在生活中也经常能够接触到体积单位,同时又学习了长度单位、

    面积单位已具备学习本课的条件。

    学习目标:

    1. 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感知 1 立方厘米、1 立方分米、1 立方米的实际大小。

    2. 通过想一想、看一看、摸一摸、量一量、比一比、做一做、 说一说等学习活动,理解体积单位的实际意义, 建立 1 立方厘米、1 立方分米、1 立方米的空间观念。

    3. 通过对体积单位的探索,感受生活中的数学,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类比迁移学习和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评价任务:

    1. 学生能认识体积单位立方厘米、立方分米 、立方米

    2. 学生通过在操作交流中感受立方厘米、立方分米 、立方米的实际意义,发展空间观念

    3.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评价任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引出问题

    师:说到计量单位,大家都不陌生,我们都学习过哪些计量单位呢?

    师: 我想知道这个牛奶盒子的边有多长?用什么单位计量?

    (生:长度单位)

    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

    出示一条线段,这条线段长多少?1 分米,1 厘米有多长,1 米呢?

    师:如果要知道这个面的大小用什么单位计量呢?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用这么长的线段来表示 1 分米,那么 1 平方分米这个面积单位用什么图形来表示呢?大小怎么规定?边长为 1 分米的正方形,(贴上一个正方形) 1 平方米,1 平方厘米呢?

    师:我想知道这个牛奶盒子的体积是多少?用什么单位来计量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体积单位。(板书:体积单位)

    探索新知

    (1)自学课本,初步认知体积单位。

    1.我们知道长度单位是规定了长度的线段来表示的,而面积单位是用规定了边长的正方形来表示的,那么体积单位是如何规定的呢?带着以下三个问题完成作业纸: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它是用什么图形来表示?体积单位的大小又是怎么规定的?自学书本 38 页内容。

    2.展示交流,汇报自学成果

    找到这三个问题的答案的请举手:

    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交流板书: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

    用什么图形来表示的?正方体(板书)

    大小如何规定?

    棱长为 1 厘米的正方体体积是 1 立方厘米,记作:1 厘米 ³,用字母表示:1cm³;

    棱长为 1 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是 1 立方分米,记作:1 分米 ³,用字母表示:1dm³;

    棱长为 1 米的正方体体积是 1 立方米,记作:1 米 ³,用字母表示:1m³。

    (2)操作体验,感知体积单位的实际大小。

    活动一

    1. 认识 1 立方厘米

    (1)出示 1 立方厘米模型。

    (2)分组观察﹑探究交流,然后汇报,你知道了什么?

    引导学生:看一看、摸一摸:1 立方厘米的体积有多大?

    量一量:1 立方厘米正方体棱长是 1 厘米

    说一说:棱长为 1 厘米的正方体体积为 1 立方厘米

    想一想:体积是 1 立方厘米的物体有多大?

    拼一拼:2 立方厘米、5 立方厘米、10 立方厘米

    举一举:生活中哪些物体体积约为 1 立方厘米(如蚕豆﹑玻珠、花生、杏核、桃核、骰子、手指末节等)我们都认识了体积单位 1 立方厘米,记作 1 厘米(1cm³)

    活动二

    2. 认识 1 立方分米

    (1)出示 1 立方分米模型。

    (2)分组观察、探究、汇报,你知道了什么?

    看、摸(大小)量(长短)说(概念)想(有多大)拼(体积)

    举一举:柚子、菠萝,粉笔盒、等

    我们都认识了体积单位 1 立方分米,记作 1 分米(1dm³)

    活动三

    3. 认识 1 立方米

    (1)学生分组探究。

    根据以上的体积单位推测,什么样的体积是 1 立方米(板书)

    (2)四个同学围成 1 立方米空间,用米尺在墙角搭一搭。

    (3)哪些物体体积约为 1 立方米?(电视箱子、太阳能水塔)

    4. 互相讨论:这三个体积单位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都是正方体、棱长不同)

    5、比较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的不同

    (距离大小)(表面大小)(空间大小)

    联系实际 巩固新知

    出示练习

    独立思考完成 考查学生能否把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所学的知识联系起来

    课堂小结

    学完这节课,同学们的收获是什么?与大家分享一下

    板书设计

    体积单位

    立方厘米(1cm³

    立方分米(1dm³

    立方米(1m³

    13949089501
    139490895012年前

    授课教师注重学习方法的迁移。 采用了分层推进的教学策略,认识三个常用的体积单位的新知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活动,认识并学习 1 立方厘米。然后以学生学习为主体,让学生利用认识 1 立方厘米的方法在小组内自主活动,认识 1 立方分米,最后认识 1 立方米。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其参与尝试的兴趣。

    13949089501
    139490895012年前

    授课教师注重学习方法的迁移。 采用了分层推进的教学策略,认识三个常用的体积单位的新知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活动,认识并学习 1 立方厘米。然后以学生学习为主体,让学生利用认识 1 立方厘米的方法在小组内自主活动,认识 1 立方分米,最后认识 1 立方米。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其参与尝试的兴趣。

    13949089501
    139490895012年前

    授课教师注重学习方法的迁移。 采用了分层推进的教学策略,认识三个常用的体积单位的新知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活动,认识并学习 1 立方厘米。然后以学生学习为主体,让学生利用认识 1 立方厘米的方法在小组内自主活动,认识 1 立方分米,最后认识 1 立方米。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其参与尝试的兴趣。

    13949089501
    139490895012年前

    授课教师注重学习方法的迁移。 采用了分层推进的教学策略,认识三个常用的体积单位的新知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活动,认识并学习 1 立方厘米。然后以学生学习为主体,让学生利用认识 1 立方厘米的方法在小组内自主活动,认识 1 立方分米,最后认识 1 立方米。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其参与尝试的兴趣。

    13949089501
    139490895012年前

    授课教师注重学习方法的迁移。 采用了分层推进的教学策略,认识三个常用的体积单位的新知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活动,认识并学习 1 立方厘米。然后以学生学习为主体,让学生利用认识 1 立方厘米的方法在小组内自主活动,认识 1 立方分米,最后认识 1 立方米。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其参与尝试的兴趣。

    13949089501
    139490895012年前

    授课教师注重学习方法的迁移。 采用了分层推进的教学策略,认识三个常用的体积单位的新知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活动,认识并学习 1 立方厘米。然后以学生学习为主体,让学生利用认识 1 立方厘米的方法在小组内自主活动,认识 1 立方分米,最后认识 1 立方米。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其参与尝试的兴趣。

    莫里亚蒂
    莫里亚蒂2年前

    本单元是在度量这一大核心概念的串联下展开的,量感的培养离不开学生的动手操作和感知,石老师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将体积单位与生活实际相联系,通过多种感官参与,感受体积单位的堆积过程,从而让学生符号意识 / 量感 / 空间观念都得以发展。

    13838211469
    138382114692年前

    教学设计符合学生发展需求,整个教学过程组织严密,教学设计符合学生发展的需求。这节课不但关注了学生知识的掌握,更关注知识的形成,通过猜测、探索、验证的过程,使学生学得明白,理解透彻。设计严谨,过程合理,目标明确。同时本节课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教学体现了新课程注重让学生从体验中学习,在体验中自我建构新知,在体验中掌握数学方法的理念”。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能让全体学生参与,很大程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3525564107
    135255641072年前

    授课教师非常注重学习方法的迁移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采用了分层推进的教学策略,认识三个常用的体积单位的新知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活动,认识并学习 1 立方厘米。然后以学生学习为主体,让学生利用认识 1 立方厘米的方法在小组内自主活动,认识 1 立方分米,最后认识 1 立方米。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其参与尝试的兴趣

    13525564107
    135255641072年前

    在这节课增加了很多生活中的素材。为了突破每个体积单位的实际大小这一难点,教者非常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联系生活学习数学。如介绍完 1 立方厘米,1 立方分米后让学生在学具中找出 1 立方厘米,1 立方分米的学具,再列举生活中体积接近 1 立方厘米 1 立方分米的物体;介绍完立方米后,老师用三把尺子围出 1 立方米,并在里面站同学,这样的活动让学生对每个体积单位形成具体的表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再通过游戏猜一猜涂改液,纸盒,讲台,门卫室录音机等这些学生经常接触的实物的体积,一方面能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各个体积的实际大小,另一方面,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是从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去。

    13525564107
    135255641072年前

    在这节课增加了很多生活中的素材。为了突破每个体积单位的实际大小这一难点,教者非常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联系生活学习数学。如介绍完 1 立方厘米,1 立方分米后让学生在学具中找出 1 立方厘米,1 立方分米的学具,再列举生活中体积接近 1 立方厘米 1 立方分米的物体;介绍完立方米后,老师用三把尺子围出 1 立方米,并在里面站同学,这样的活动让学生对每个体积单位形成具体的表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再通过游戏猜一猜涂改液,纸盒,讲台,门卫室录音机等这些学生经常接触的实物的体积,一方面能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各个体积的实际大小,另外,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是从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去。

    刘玉慧
    刘玉慧2年前

    体积和体积单位虽然在教材中的安排只有两页内容,内容不多,但其实这节内容相对比较抽象,不容易理解,而且学生从认识平面图形到认识立体图形,是学生空间观念的一次发展。因此在教学本课时,应注意把教材内容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动手操作与实验观察相结合,努力培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创新精神。

    13525564107
    135255641072年前

    注重知识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与区别。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区分清楚这几类单位,教者在设计练习的时候作了精心的安排。专门设计 1 厘米,1 平方厘米,1 立方厘米的比较练习,并让学生用手比划这些单位。这样的设计让学生能将这些知识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整个新课的学习,教者看似淡化了概念教学,实际上引在核心处,拨在关键处,教师成了真正意义上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借助于课堂这个思维 “运动场” 不着迹地引导学生理解了体积的真正含义。

    13838211469
    138382114692年前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对比、猜测、交流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整一节课,教者紧紧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举例出生活中的事物来进行教学。倡导数学活动是学生经历数学化的活动;数学活动是学生自己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引导学生开展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效果的数学活动,让学生经历探索数学知识的过程。

    小猴子
    小猴子2年前

    授课教师注重联系生活实际,教学内容丰富充实,学生参与度较高,注重学生主动学习与自主学习的培养,真正体现了学为中心的理念,课堂高效。

    小晴天
    小晴天2年前

    石研老师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学环节层次分明,师生之间互动有衔接,此外,石研老师还注重知识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建议: 1、认识立方米时,可以设计 “1 立方米的空间能容纳多少位同学?” 这样的活动使学生比较直观的感悟到了立方米的大小。

    13783488518
    137834885182年前

    对于抽象的体积单位,结合学具,生活实例等直观感受,并通过多种学习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体积单位的实际意义,并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15290861116
    152908611162年前

    授课教师教学设计符合学生发展需求,整个教学过程组织严密,教学设计符合学生发展的需求。这节课不但关注了学生知识的掌握,更关注知识的形成,通过猜测、探索、验证的过程,使学生学得明白,理解透彻;授课教师非常注重学习方法的迁移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采用了分层推进的教学策略;另外,授课教师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能让全体学生参与,很大程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5290852220
    152908522202年前

    授课教师注重学习方法的迁移。 采用了分层推进的教学策略,认识三个常用的体积单位的新知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活动,认识并学习 1 立方厘米。然后以学生学习为主体,让学生利用认识 1 立方厘米的方法在小组内自主活动,认识 1 立方分米,最后认识 1 立方米。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其参与尝试的兴趣。

    shenhui722
    shenhui7222年前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孩子们化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获取知识,并通过小组讨论等形式丰富课堂,寓教于乐,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更有吸引力。

    1小鹏
    1小鹏2年前

    学生通过体验、观察与交流,经历由已知出发、经过自己的努力或与同伴合作获得对新知识的理解,学生利用模型初步感知 1 立方厘米的大小。 结合熟悉的实物进一步体会 1 立方厘米的大小,建立 1 立方厘米的空间观念。

    123wmw
    123wmw2年前

    整节课教学目标明确,巧妙设计问题,促进学生主动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以学生为主题,真正做到了将课堂还给学生,很大程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lihao
    lihao2年前

    这一课时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列举生活中的案例,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找出 1 立方厘米,1 立方分米的正方体。摸一摸,量一量,比一比,说一说等实践活动,学生真正是在亲身经历和体验下认识体积单位,从而在头脑中形成表象,有助于以后计算和估算物体的体积。

    gaojiajia123
    gaojiajia1232年前

    这节课不但关注了学生知识的掌握,更关注知识的形成,通过猜测、探索、验证的过程,使学生学得明白,理解透彻;授课教师非常注重学习方法的迁移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采用了分层推进的教学策略;

    石妍
    石妍2年前

    《体积单位》一稿反思

    整堂课从教学的设计来看,过程严谨,逻辑性强,各环节过渡也比较自然,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

    首先是对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的对比处理得不够,这部分理解不到位直接影响学生在学习体积单位的换算时容易产生混淆。可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回顾长度、面积的测量方法,加深对两个单位的理解,通过对比学生也很容易想到如何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为今后学习体积的计算打基础。

    其次,临场应变能力还有待提高。在初步感知体积时有个学生已经说出空间一词就应立即板书,抓住这个词语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在描述什么是物体体积时,学生出现了困难,教师可举例引导学生描述;在寻找生活中物体体积接近 1 立方米的物体时,学生说到操行评分表的体积时,应引导学生更深入的。理解面和体的区别。

    最后出现教学时间不够时,应灵活处理练习题。 这是节概念教学,语言必需精炼,严谨。我这方面还做得不够,有时候会将一个知识点或一句话重复多遍,耽误了上课的有效时间。以后自己一定继续在这方面加倍努力争取进步。关注学生的情感不够,对学生的回答未能作出非常适当的评价。同时,上了这节课,让我深深体会到,教好几何类概念课确实很有难度,要建立好学生的空间观念,必需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列举生活中的例子。甚至要不断准备一些形象的教具,倒如,没有 1 立方厘米、1 立方分米、1 立方米的直观教学,单凭学生想象根本上是很难建立三个体积单位的空间观念的。在教学几何类概念课过程中要多以观察、实验、比较、动手操作量一量、摸一摸等活动,为学生建立情感,形成表象。

    石妍
    石妍2年前

    《体积单位》二稿反思

    体积是一个新概念,学生对什么是体积,也许有过体验,却难以有体积的意识。因此在上课伊始,我设计了让学生初步感受物体占有一定的空间;让学生感知物体占据的空间有大有小;再让学生发挥想像,说一说生活中物体占据空间的现象,比较物体占据的空间大小。在学生充分感受体验后得出体积的概念,并让学生运用概念说一说什么是身边物体的体积。

    在学生初步理解体积的意义之后,我出示两个大小很接近的长方体,让学生明确为了应用的方便,需要给物体的体积确定单位。从而引进常见的体积单位 cm,dm,m。为了让学生能掌握这些单位的实际意义,我设计了摸,说,找,估一系列活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感受掌握 1cm,1dm,1m 的大小。如在找体积大约是 1cm 的物体时,学生想到了自己一截手指头,一颗大牙……1m 有多大学生是最不容易掌握的,因此我在教室里用几根米尺搭了一个棱长为 1 米的正方体,让学生蹲进去看可以蹲几个学生。

    不过本节课我个人上课的语言不够生动,注重学生的情感不够,对学生的回答未能作出非常适当的评价。这是节概念教学,语言必需精炼,严谨。我这方面还做得不够,以后自己一定继续在这方面加倍努力争取进步。同时,上了这节课,让我深深体会到,教好几何类概念课确实很有难度,要建立好学生的空间观点,必需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列举生活中的例子。

    13783488518
    137834885182年前

    活动形式多样,教师组织教学活动严谨,注重关注学生的学习思维过程的提升

    小晴天
    小晴天2年前

    这节课不但关注了学生知识的掌握,更关注知识的形成,通过猜测、探索、验证的过程,使学生学得明白,理解透彻。此外,本节课还采用了分层推进的教学策略,认识三个常用的体积单位的新知教学中。

    小猴子
    小猴子2年前

    授课教师整个教学过程组织得当,教学设计符合学生发展的需求。这节课不但关注了学生知识的掌握,更关注知识的形成,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能让全体学生参与,很大程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效果好。

    小晴天
    小晴天2年前

    授课内容完整,形式多样化,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高效完成教学目标!

    13783488518
    137834885182年前

    这节课不但关注了学生知识的掌握,更关注知识的形成,通过猜测、探索、验证的过程,使学生学得明白,理解透彻。设计严谨,过程合理,目标明确。同时本节课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教学体现了新课程注重让学生从体验中学习,在体验中自我建构新知,在体验中掌握数学方法的理念”。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能让全体学生参与,很大程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小鹏
    1小鹏2年前

    这节课不但关注了学生知识的掌握,更关注知识的形成,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能让全体学生参与,很大程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效果好。

    1小鹏
    1小鹏2年前

    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能让全体学生参与,很大程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小猴子
    小猴子2年前

    本节课逐步认识三个常用的体积单位的新知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活动,认识并学习 1 立方厘米。然后以学生学习为主体,让学生利用认识 1 立方厘米的方法在小组内自主活动,认识 1 立方分米,最后认识 1 立方米。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其参与尝试的兴趣。充分体现了学为中心。

    gaojiajia123
    gaojiajia1232年前

    整节课教师引导的很好,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学生参与度高,充分体现了 " 学为中心 “。

    lihao
    lihao2年前

    本节课设计严谨,过程合理,目标明确。同时本节课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教学体现了新课程注重让学生从体验中学习,在体验中自我建构新知,在体验中掌握数学方法的理念。

    lihao
    lihao2年前

    本节课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让全体学生参与,很大程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效果好。

    gaojiajia123
    gaojiajia1232年前

    本节课关注学生知识的掌握,更关注知识的形成,通过猜测,探索,验证的过程,使学生学的明白,理解透彻。教学过程设计严谨,过程合理,目标明确!

    123wmw
    123wmw2年前

    石妍老师这节课上得很成功学生们上课得积极性与参与率极高,充分体出了学生得主体与教师得主导作用。

    123wmw
    123wmw2年前

    这节课老师精心设计课堂练习,体现了趣味性与层次性。老师在教学新知时循循善诱,让学生学习起来毫不费力,分发挥了学生得主动性教学设计很好,引导得也很到位同时还让学生体会到学生与生活得联系。

    15290852220
    152908522202年前

    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建议: 1、认识立方米时,可以设计 “1 立方米的空间能容纳多少位同学?” 这样的活动使学生比较直观的感悟到了立方米的大小。

    15290852220
    152908522202年前

    授课教师非常注重学习方法的迁移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采用了分层推进的教学策略;另外,授课教师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能让全体学生参与,很大程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3525564107
    135255641072年前

    通过比较分析,引导学生从无序思维到有序思维,使学生的思维明晰化,条理化。教学设计层层深入,教学语言精炼,恰到好处。师生互动融洽,思路清晰流畅,给学生充足的探索空间,眼中有生,心中有爱,课堂有精彩生成

    13525564107
    135255641072年前

    教学思路清晰,符合 “三维目标” 要求,教学实施较好,能体现 “合作、探究、互动、评价” 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13525564107
    135255641072年前

    本节课能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认知规律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动设计由易到难,并且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互相启发。整节课学生学会了有序思考问题的方法,最后又能把所学知识运用在自己的生活中,体会到数学的价值,感受到 “用数学” 的愉悦,收到了应有的教学效果。

    15290861116
    152908611162年前

    符号化思想渗透的最终目的是要求学生能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符号去表达数学内容。符号意识的培养仅靠一些单纯的推演训练和模仿记忆是难以达到预期效果的。因此,教师要注意设计一些利于用符号分析研究的问题,鼓励学生运用符号表示后去思考研究,让学生发现符号化思想方法能够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更好地感悟符号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本质,看到符号化思想方法的价值所在。

    石妍
    石妍2年前

    体积单位

    执教教师:石妍 河南省郑州市惠济区艺术小学

    答辩成员:肖仪彬 河南省郑州市惠济区艺术小学

    刘玉慧 河南省郑州市惠济区艺术小学

    田志豪 河南省郑州市惠济区双桥小学

    指导教师:侯英敏 河南省郑州市惠济区教学研究室

    吴亮 河南省郑州市惠济区教学研究室

    【答辩团队风采展示】

    团队 4 人照片

    【教学内容】

    新世纪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 38~40 页

    【教材分析】

    《体积单位》是北师大版教材五年级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体积、容积)的基础上实行教学的,为学生今后学习(正方形、长方形、圆柱和圆锥的体积)打下基础。教材安排了认一认、做一做、看一看的数学活动,结合学生的自主探索,引导学生理解 1 立方厘米、1 立方分米、1 立方米。

    【学生分析】

    为了解学生真实水平,找到学生的困难点 ,分别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大部分学生能认识到在生活中也经常能够接触到体积单位,同时又学习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已具备学习本课的条件。

    【学习目标】

    1. 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感知 1 立方厘米、1 立方分米、1 立方米的实际大小。

    2. 通过想一想、看一看、摸一摸、量一量、比一比、做一做、 说一说等学习活动,理解体积单位的实际意义,建立 1 立方厘米、1 立方分米、1 立方米的空间观念。

    3. 通过对体积单位的探索,感受生活中的数学,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类比迁移学习和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出课题

    猜一猜:这两个物体的体积一样吗?

    想一想:它们有什么不同?

    选一选:我们选什么来测量体积?课件出示点运动变成线,线运动变成面,面运动变成体

    【设计意图】学生发现两个物体的体积一样,但是小方块的大小不一样,引发思考。经历用非标准单位测量和比较物体,体会统一计量单位的必要性。

    二、自主建构,类比创造

    引导学生创造体积单位:想一想:你们能创造出几个体积单位? 说一说:你们创造的每一个体积单位分别有多大?

    【设计意图】学生基于长度单位、面积单位的学习,借助合情推理,推想出常用的 3 个体积单位

    三、操作体验,感知体积单位的实际大小

    1. 认识 1 立方厘米

    拿出学具,看一看、量一量、说一说来认识它好吗?

    认识 1 立方分米

    借助 1 立方分米的教具。量一量,想一想:什么样的体积是 1 立方米?

    认识 1 立方米

    根据对 1 立方厘米与 1 立方分米的认识,想一想:什么样的体积是 1 立方米?1 立方米到底有多大呢?一起来做一做,看一看。

    【设计意图】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认识 1 立方厘米,为后面学习 1 立方分米和 1 立方米奠定基础,同时从看、量、说这三个方面,感受 1 立方厘米、1 立方分米、1 立方米的大小,充分让学生经历知识的产生过程,在脑海里形成体积单位大小的表象

    2. 分层练习,丰富表象

    ①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用(  )单位

    测量篮球场的大小用(  )单位。

    测量一只木箱的体积要用(  )单位。

    ②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是 1cm3,1dm3 ,1m3?

    ③填上适当的体积单位。

    【设计意图】分层练习,三个层次相互融合,不断丰富学生对体积单位的表象的建构。

    四、总结升华,创造活力

    1. 认识一立方厘米

    拿出学具,看一看、量一量、说一说来认识它好吗?

    2. 认识一立方分米

    借助 1 立方分米的教具。量一量,想一想:什么样的体积是 1 立方米?

    3. 认识一立方米

    根据对 1 立方厘米与 1 立方分米的认识,想一想:什么样的体积是 1 立方米?1 立方米到底有多大呢?一起来做一做,看一看。

    【设计意图】分享总结,自我评价,得到对本节课学习效果的及时反馈。

    【教学设计点评】

    1. 创设情境,让学生体会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实际教学的前奏,用好的导入可以抓住学生,控制课堂,促进学生积极思维。

    2. 紧密联系生活,挖掘生活素材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为了突破每个体积单位的实际大小这一难点,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联系生活学习数学。如介绍完 1 立方厘米,1 立方分米后让学生在学具中找出 1 立方厘米,1 立方分米的学具,再列举生活中体积接近 1 立方厘米 1 立方分米的物体;介绍完立方米后,老师用五把尺子围出 1 立方米,并在里面站同学,这样的活动让学生对每个体积单位形成具体的表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再通过让学生感知经常接触的实物的体积,一方面能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各个体积的实际大小,另一方面,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是从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去。

    3. 注重知识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与区别。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区分清楚这几类单位,在设计练习的时候作了精心的安排。专门设计 1 厘米,1 平方厘米,1 立方厘米的比较练习,这样的设计让学生能将这些知识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我对符号意识的理解】

    众所周知,小学数学是一门以数字和符号为主的学科,它主要通过符号来表达数学语言。

    2022 年版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符号意识主要是指能够感悟符号的数学功能。知道符号表达的现实意义;能够初步运用符号表示数量、关系和一般规律;知道用符号表达的运算规律和推理结论具有一般性;初步体会符号的使用是数学表达和数学思考的重要形式。符号意识是形成抽象能力和推理能力的经验基础。”

    符号对于数学来说是特有的。它既是数学的语言,也是数学的工具,更是数学的方法。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将无时无刻不与符号打交道。数学符号不仅是一种表示方式,更是与数学概念、命题等具体内容相关的、体现数学基本思想的核心概念,发展学生的符号意识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符号的发展是一个比较抽象的过程,它既是增强小学生观察力的过程,也是小学生对数学的判断力和分析力的有力体现。因此,教学时要有效利用各种渠道,让小学生从认识到理解数学符号,再熟练地运用数学符号,培养小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使得小学生的符号意识得到很好的发展。

    【思考在延伸】

    本节课我们将重点放在了让学生在具体操作活动中建立体积单位的表象,因此放了较少的时间进行体积单位的区分和推断,如何通过少而精的作业引发学生对体积单位进一步思考仍是一个需要我们探索的问题。

    【教材图片】

    15290861116
    152908611162年前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对比、猜测、交流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整一节课,教者紧紧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举例出生活中的事物来进行教学。倡导数学活动是学生经历数学化的活动;数学活动是学生自己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引导学生开展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效果的数学活动,让学生经历探索数学知识的过程。

    15290861116
    152908611162年前

    授课教师注重学习方法的迁移。 采用了分层推进的教学策略,认识三个常用的体积单位的新知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活动,认识并学习 1 立方厘米。然后以学生学习为主体,让学生利用认识 1 立方厘米的方法在小组内自主活动,认识 1 立方分米,最后认识 1 立方米。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其参与尝试的兴趣。

    13838211469
    138382114692年前

    在认识体积单位时,为了帮学生建立空间观念,石老师注重学生的感悟。比如:用手握一下 1 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感受它的大小,认识立方米时,石老师采用 “1 立方米的空间能站多少个小朋友” 的体验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感知,在快乐中体会。同时石老师用精准的数学语言,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给予学生一个精确的、完备的概念,石老师坚持让学生说清楚谁占谁的空间,苹果占盒子的空间大,苹果的体积就大,笔占盒子的空间小,笔的体积就小。有的孩子说玻璃的体积大约是 1 立方米时,石老师就反问玻璃的厚度够吗?同时她敢于放手,变铺路为服务,给学生进行铺垫,看似明确了思维指向,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实质上是设置了思维通道,缩小了孩子探索的空间。

    13838211469
    138382114692年前

    通过比较分析,引导学生从无序思维到有序思维,使学生的思维明晰化,条理化。教学设计层层深入,教学语言精炼,恰到好处。师生互动融洽,思路清晰流畅,给学生充足的探索空间。同时这节课不但关注了学生知识的掌握,更关注知识的形成,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能让全体学生参与,很大程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效果好。

    刘玉慧
    刘玉慧2年前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对比、猜测、交流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整一节课,石老师紧紧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举例出生活中的事物来进行教学,倡导数学活动是学生经历数学化的活动;数学活动是学生自己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

    13838211469
    138382114692年前

    授课教师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将体积单位与生活实际相联系,通过多种感官参与,感受体积单位的堆积过程,从而让学生符号意识、量感 、空间观念都得以发展。同时她也非常注重学习方法的迁移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采用了分层推进的教学策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15290852220
    152908522202年前
    1. 创设情境,让学生体会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实际教学的前奏,用好的导入可以抓住学生,控制课堂,促进学生积极思维。

    1. 紧密联系生活,挖掘生活素材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为了突破每个体积单位的实际大小这一难点,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联系生活学习数学。

    123wmw
    123wmw2年前

    整节课思路清晰,环节紧凑,重难点突出,设计很科学,自然流畅,围绕目标,突出重点。张弛有度,凸显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lihao
    lihao2年前

    为了突破每个体积单位的实际大小这一难点,让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联系生活学习数学。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13783488518
    137834885182年前

    授课教师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将体积单位与生活实际相联系,通过多种感官参与,感受体积单位的堆积过程,从而让学生符号意识、量感 、空间观念都得以发展。同时她也非常注重学习方法的迁移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采用了分层推进的教学策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小晴天
    小晴天2年前

    石研老师整节课环节紧凑,内容丰富,重难点突出,活动有效,学生参与度高,同时注重学生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关于   ·   FAQ   ·   API   ·   我们的愿景   ·   广告投放   ·   感谢   ·   实用小工具   ·   164 人在线   最高记录 164   ·     选择语言  ·     选择编辑器
    创意教育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ducation
    VERSION: 2c477f2 · 10ms · UTC 04:02 · PVG 12:02 · LAX 21:02 · JFK 00:02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