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探索、发现数学的乐趣
现在注册
已注册用户请  登录
主题样式选择
默认主题样式 ✅
知乎主题样式 
zxj123456
zxj123456

一稿反思:

“三角形三边关系” 教学中,怎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怎么借助学生的问题引领学生自主探索、深刻建构?

1. 深度钻研教材文本,联想设问,把握新知教学重点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角、初步认识了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经过研读教材,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我认为本课的重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 “当两边之和等于第三边时,不能围成三角形” 这一结论。那么如何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经历这个重难点的关注、探究和发现的完整过程呢?根据设想,我为学生创设了一系列提问的情境,让学生通过三次动手操作围三角形的过程,不断感悟,层层深入,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突破知识的重难点。

2. 精心设计研究材料,以问引思,打开新知探究之路 在新课伊始,我先让学生在脑海中回忆三角形的样子,用手比划出三角形,强调 “围成” 这一概念,为学生的动手操作提供了规范性依据。然后,让学生通过第一次操作,初步感知三根各不相同的纸条有 “围成” 和 “围不成” 两种情况。学生通过观察教师精心设计的材料演示,激发了好奇心和求知欲,自然而然地提出 “为什么有的围成了,有的围不成?”“能不能围成三角形和它的三条边有没有关系?”“三角形的三条边之间究竟有什么样的关系?” 等一系列有价值的数学问题,我顺势引导学生展开新知的探究。

关于   ·   FAQ   ·   API   ·   我们的愿景   ·   广告投放   ·   感谢   ·   实用小工具   ·   168 人在线   最高记录 168   ·     选择语言  ·     选择编辑器
创意教育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ducation
VERSION: 2c477f2 · 9ms · UTC 15:51 · PVG 23:51 · LAX 08:51 · JFK 11:51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